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由目前还无法分离培养的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引起的。早期研究表明CLas在染病柑橘植株内的分布并不均匀。为进一步探究CLas在染病枝条及果实内的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以感染黄龙病的贡柑(带果实)枝条为材料,利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 qPCR)分析同一枝条不同部位及果实橘络中的CLas浓度。结果表明,带果贡柑枝条不同部位的CLas分布不均匀且以果实橘络部位的CLas浓度最高(15 487.6 CLas cells/ng总DNA)。通过对同一橘络不同片段长度(每1.5 cm)中的CLas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同一橘络中的CLas同样呈不均匀分布(CLas个数范围:12 407~10 271 089)。此外,定量分析发现黄龙病引起的畸形果大小两侧橘络中的CLas浓度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为探究CLas在柑橘枝条及果实中的转运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基于原噬菌体类型的我国柑橘黄龙病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由难培养的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引起。目前,已报道的与CLas相关的原噬菌体有3种,并且不同的CLas样品中可以检测到不同类型的原噬菌体或不同类型的组合。本研究基于原噬菌体类型特异引物对从我国南方8省收集的548个黄龙病样品进行原噬菌体类型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原噬菌体类型,在548个样品中共鉴定了7种类型的菌株,分别为Type 1(7.12%)、Type 2(60.22%)、Type 3(3.83%)、Type 1+Type 2(3.28%)、Type 1+Type 3(17.34%)、Type 1+Type 2+Type 3(3.47%)和None类型(不含上述3种类型原噬菌体)(4.74%),其中只携带Type 2类型原噬菌体菌株为华南地区优势种群。此外,基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对我国南方地区的CLas种群进行种群结构分析发现,我国南方地区的CLas种群可以分为3个组,即I组(广东、江西、广西、福建)、II组(浙江和湖南)以及III组(云南和海南),其中I组和II组又可聚为一大组。该结果可为研究我国柑橘黄龙病流行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为了优化小叶榕抗菌活性内生菌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液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笔者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小叶榕内生细菌QYPT-B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QYPT-B01菌株在本试验中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豆饼粉4%,K2HPO4·3H2O 0.3%,初始pH 8.0,装液量30%,接种量1%,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温度34℃。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峰值,测得OD值为7.95,与优化前相比较,OD值提高了52.0%(优化前OD值为5.23)。培养72 h,抗菌物质产量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滤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42 mm,与优化前相比较,抑菌圈直径提高了13.5%(优化前抑菌圈直径为23.28 mm)。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QYPT-B01菌株发酵液的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均有明显增多,为后续分离纯化、鉴定其发酵滤液中的抗菌物质,探究其抑菌机制,开发生防菌剂或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在广东新会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果皮可制作陈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枝柑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发生历史悠久,危害严重,而目前尚无对感染黄龙病的茶枝柑症状描述及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分布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采集广东新会感染CLas茶枝柑枝条和果实,对感病的茶枝柑叶片及果实的典型症状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CLas在茶枝柑枝条不同部位及果实橘络中的分布规律,为筛选高浓度CLas材料提供依据。观察发现感染CLas的茶枝柑叶片呈现斑驳黄化症状,新叶尤为严重;感染CLas的茶枝柑果实表现出典型的“红鼻子”果症状,果实畸形形状不对称,种子败育。病原定量分析表明,CLas在同一染病茶枝柑枝条中呈不均匀分布:果实中轴组织中的CLas含量最高,为(2 770 162.87±544 972.11)个,其次为橘络(2 721 335.84±528 77...  相似文献   
65.
2020年7—9月,在广东德庆县武垄镇田间调查广佛手黄龙病并采集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有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样品进行症状描述与系统分析,同时,对染病广佛手带果枝条(分为老叶、近果叶、嫩叶、果蒂和桔络5个部位)的病原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以德庆县高良镇树龄一致的感染黄龙病贡柑枝条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黄龙病的广佛手叶片表现为典型斑驳、轻微斑驳、轻微黄化、均匀黄化、变细变小和革质等症状,以斑驳症状为主,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现象,未发现缺锌状症状;感染黄龙病果实表现为变小、硬化、畸形、果蒂黄化、果实基部黄化等症状,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现象,未发现“红鼻子果”症状。染病广佛手枝条的病原时空分布是动态变化的,但与贡柑不同,同时,随着果实成熟并未在果实桔络中大量富集;与贡柑相比,染病广佛手同一时期同一部位的CLas浓度普遍较低,说明广佛手可能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亚洲种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是引起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优势种,也是引发我国柑橘HLB的唯一病原菌。探索CLas在柑橘果枝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检测,对HLB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砂糖橘、W?默科特、红心蜜柚和沙田柚不同生长期的果枝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果枝CLas含量,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CLas在病枝中分布不均匀,在果实处(橘络、果中轴或种皮)富集。对于宽皮柑橘的砂糖橘和杂柑的W?默科特,成熟期果实橘络中的CLas含量最高;而对于柚类的红心蜜柚和沙田柚,成熟期果轴中的CLas含量最高。砂糖橘果实膨大与成熟过程中,CLas随着营养物质的流动从源器官(叶片)向库器官(果实)分流并聚集;果轴和橘络中的CLas含量不断增加,且橘络中的CLas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CLas随着柑橘果实生长和成熟而汇集,结合源库理论可解析CLas在果枝上的运转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7.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由柑橘黄单胞杆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pv. citri,Xcc)引起。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广东省柑橘溃疡病菌的种群遗传结构,通过比对分析已报道的中国8个柑橘溃疡病菌全基因组序列的串联重复位点(ShortTandemRepeat,STR),筛选出6个高度变异位点,对广东省的15个市(县)14个品种共352个柑橘溃疡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柑橘溃疡病菌株鉴定出6组类群:潮州和汕尾为Ⅰ组,梅州和河源为Ⅱ组,肇庆、广州、江门、佛山和惠州为Ⅲ组,阳江、茂名和湛江为Ⅳ组,云浮为Ⅴ组,韶关和清远为Ⅵ组。基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对广东省不同品种的柑橘溃疡病菌株鉴定出5组类群:沃柑、贡柑、朱砂橘、砂糖橘、茶枝柑、红江橙、马水橘为Ⅰ组,脐橙和柠檬为Ⅱ组,蕉柑、茂谷柑和春甜橘为Ⅲ组,沙田柚为Ⅳ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