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病理学是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动物病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根据目前动物病理学的现状 ,提出了学科的细化和综合的观点 ,并对该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开展了91 hm2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3.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一种可引起人和动物一系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包括羊瘙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BSE)、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水貂海绵状脑病(MSE)、猫的疯猫病(FSE)、人克雅氏病(CJD)[1-2].  相似文献   
6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Blast在线检索GenBank数据库,未发现其他相似序列。提取已鉴定的IBDV—QD株传代病毒尿囊液的总RNA,合成cDNA模板,优化RT-PCR反应条件,最终获得预期453bp的目的片段,IBDV扩增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致病力不同的IBDV毒株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7.4%~99.9%,最终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已知的8份临床IBDV阳性法氏囊病料进行检测,阳性率达100%,另外对2份鸡白血病病毒(ALDV),2份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2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病料进行平行同条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初步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秸秆带状覆盖4行(SM1)、秸秆带状覆盖5行(SM2)、黑膜覆盖(PM1)和白膜覆盖(PM2)共5个处理,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覆盖处理(SM1、SM2)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层温度,返青期和灌浆期降温幅度最大,平均降温2.0 ℃;越冬期降温幅度最小,平均降温0.1 ℃;上层土壤(0~10 cm)的降温幅度大于下层土壤(15~25 cm),SM1降温效应大于SM2。地膜覆盖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成熟期增温幅度最大,较CK增加2.4 ℃;灌浆期5 cm土层降温幅度最大,降低1.8 ℃;无论增温还是降温,PM1效应均高于PM2。覆盖处理一天中,表层土壤温度以中午14:00变化最大,晚19:00次之,早7:00变化最小,且中午14:00均表现为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应(4.9 ℃)大于地膜覆盖(0.8 ℃)。覆盖降低土壤有效积温,地膜覆盖有效积温显著高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平均增产9.6%,SM2增产率高于SM1;地膜覆盖显著增产(20.8%),PM2增产率高于PM1。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受温度影响最大,与各生育时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阶段土壤有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土壤温度、土壤有效积温、产量、千粒重和穗数等,SM2处理更有利于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6.
酒都 A 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和易繁易制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组配的酒都优 586 于 2022 年通过审定(川审稻 20222010)。为促进酒都 A 及所配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研究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7.
在西北绿洲生态条件下,设165 kg·hm-2(N1),225 kg·hm-2(N2)两个氮素(纯氮)水平和105 kg·hm-2(P1)、165 kg·hm-2(P2)两个磷素(P2O5)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了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N2P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 644.73、7 686.25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也较高,分别为11.67、11.49 kg·hm-2·mm-1;千粒重和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磷对籽粒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显著;氮、氮和磷互作对籽粒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Vs)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籽粒重量的主要因素是Vmax;氮、磷及氮和磷互作对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影响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6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PPARs)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 ,存在 3种亚型 ,在多种细胞组织内广泛分布。动脉硬化的特征性变化之一是巨噬细胞源和平滑肌源泡沫细胞在内皮下大量聚集 ,血脂代谢障碍和免疫因素是及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 ,PPARα、PPARγ也在血管壁的多种细胞中表达 ,在其配体作用下 ,抑制某些致病基因的表达 ,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9.
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14-3-3ζ蛋白的cDNA,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并用双酶切法和PCR法对结果进行鉴定。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1条大小约为738 bp的特异性条带,双酶切法和PCR法鉴定结果表明,PCR产物已被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DNA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已收录序列一致,表明小鼠脑14-3-3ζ蛋白重组pGEM-T克隆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0.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l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 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 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eHTA-VPl再转入DH10Bae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l,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 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