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盾叶薯蓣实生种子萌发及实生苗的生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 Wright)是一种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属薯蓣科薯蓣属,盾叶薯蓣是我国特有种.根茎横生,形似"姜",又称为黄姜.其根茎中含有薯蓣皂甙元(俗称皂素)是合成甾体药物的重要原料,在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对皂素的需求日益增加,造成野生薯蓣资源过度采挖.因此,加快盾叶薯蓣种子繁殖和栽培利用,对盾叶薯蓣生产及其产业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2.
ynndlew@126.com     
 经NAA和不同浓度水平的IBA处理后,能有效促进魔芋组培苗的生根。用浓度为10mg/L的IBA处理花魔芋无根组培苗30min的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90.83%,平均根数也最多(达3.92条)。用花魔芋和白魔芋无根组培苗在100mg/L的NAA中速蘸后也能较好地促进生根,白魔芋的平均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77.54%和2.43条/株,花魔芋的分别为84.14%和1.65条/株。  相似文献   
83.
花魔芋地方良种的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花魔芋的生长,各地分布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这些地方品种具有特殊的一些优良性状,为花魔芋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为充分发挥云南的生态和气候优势,开发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解决云南花魔芋生产中良种缺乏的突出矛盾.笔者在征集云南省14个花魔芋地方品种资源的基础上,挑选6个地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好,生产力水平高,品质优的花魔芋地方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利用1961-2008年NCEP/NCAR(2.5°×2.5°)再分析逐月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61-2008年西北地区东部陕、甘、宁、青4省170个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春季东亚北风指数,分析研究区春季降水的历史演变规律、东亚北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西北春季降水的关联。结果表明:50 a来降水演变特点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降水呈增多趋势,黄河以东降水呈减少趋势,降水减少的幅度明显大于增加的幅度;特别是近20 a,黄河以东广大区域降水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大,干旱化趋势明显,而青海南部、河西走廊则降水呈增加趋势。在此期间,春季东亚北风逐渐增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春季东亚北风偏强(弱)时,除青海南部外,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多),即春季东亚北风异常增强,可引起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以东干旱少雨,导致干旱化加剧。  相似文献   
85.
对23份自育的甘薯品系、台湾薯、川山紫、徐91-51-1和京杂4号等甘薯良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对照品种为甘薯良种徐薯18。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以“云薯122”(3.19g/L)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云薯104”(0.86g/L)最高,叶绿素总量含量最高的是“云薯112”和“云薯122”,均为4.04g/L,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高的是“云薯52”(4.2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均以“甘心红薯”最高,分别为17.98μmol/(m2·s)、7.64μmol/(m2·s)、235.63mmol/(m2·s)和320.12μl/L,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86.
优质魔芋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魔芋的根状茎为外植体,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含量的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的BA以及NAA对魔芋根状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并针对魔芋组织培养中的褐变现象采取了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诱导魔芋根状茎愈伤组织产生的最适培养基为NN基本培养基+1.0mg/L BA+1.0mg/L NAA;MS基本培养基+2.0mg/L BA+1.0mg/L IAA为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在不定芽诱导和生长上,BA与IAA的组合较与NAA的组合好;MS+0.5mg/L IBA+0.5mg/L GA3为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100%;一定浓度的PVP,Vc或者AC能有效控制褐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经NAA和不同浓度水平的IBA处理后,能有效促进魔芋组培苗的生根。用浓度为10mg/L的IBA处理花魔芋无根组培苗30min的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90.83%,平均根数也最多(达3.92条)。用花魔芋和白魔芋无根组培苗在100mg/L的NAA中速蘸后也能较好地促进生根,白魔芋的平均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77.54%和2.43条/株,花魔芋的分别为84.14%和1.65条/株。  相似文献   
88.
魔芋组织培养中不同生长阶段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 利用聚丙稀酰胺电泳分离了楚魔花1号、魔白10号和谢君魔芋和魔野14号4个种组织培养中的3个时期(苗期、生根期、结薯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分析比较了2种同工酶在4个魔芋种的3个时期酶谱数量、酶活性的变化,得出了3个时期酶谱和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酯酶酶带数以生根期最多,苗期和结薯期的变化没有规律;酶活性在楚魔花1号、魔白10号和谢君魔芋3个魔芋种的生根期和结薯期的变化不是很大,都强于苗期的酶活性,魔野14号的酶活性则是苗期和生根期的相似,且稍大于结薯期。过氧化物酶酶带数在4个种中没有变化,只是不同生育时期酶谱迁移率略有不同;酶的活性除谢君魔芋外都呈现,结薯期最强,生根期次之,苗期最弱。谢君魔芋的酶活性变化则是苗期最强,生根期次之,而结薯期最弱。结果表明2种同工酶在魔芋的不同阶段都有选择性的表达,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了魔芋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89.
【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种群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为研究疮痂链霉菌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从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春冬两季分离得到的67株疮痂病链霉菌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不同区域、季节和马铃薯品种上的分离频率和种类,分析地理纬度、海拔、土壤pH、容重和孔隙度与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和种类的相关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揭示影响疮痂链霉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调查发现,云南省疮痂链霉菌的种类和分离频率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中昆明和曲靖分别分离得到5种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分别为19.40%和17.91%;丽薯6号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疮痂链霉菌种类为10种,分离频率为86.57%,而合作88品种仅分离获得S.enissocaesilis,分离频率为13.43%;春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为70.15%,明显高于冬季种植区的29.85%。春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及种类随纬度上升均呈下降趋势,与海拔存在二项式相关;冬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和种类在北纬24°~25°区域均最高,在北纬23°~24°和25°01′区域均有所下降,与海拔存在二项式相关性;在不同土壤物理条件下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和种类与pH、容重及孔隙度存在二项式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H、纬度和海拔是影响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的主要因素,纬度和海拔是影响疮痂链霉菌种类的主要因素。【结论】马铃薯疮痂链霉菌分布受种植季节、马铃薯品种、地理纬度、海拔及土壤pH的影响较大,生产中可利用疮痂链霉菌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