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海南山蛭(Hoemadipsa hainana)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合成的2段30个寡聚核苷酸的序列为引物,经过PCR扩增,分离海南山蛭中的蛭素基因,获得了1条大小约237bp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经筛选与检测,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的海南山蛭蛭素基因的大小为231bp,与Dr.Burkhard报道的印度山蛭蛭素cDNA序列相比,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72.
芪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含白藜芦醇且具有保健作用的转基因番茄,进行了芪合酶基因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导入受体细胞的研究。从葡萄2个品种——雷司令和粉红玫瑰的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经PCR扩增芪合酶基因,各获得一长约1.6Kb的片段,将这2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easy和pUCm-T上进行测序,1个片段长为l622bp(命名为S1),另一个片段长为l617bp(命名为S2)。然后将Sl正向插入pEV2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2和NOS终止子,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EV2S1;将S2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ll2l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S2.将重组体pEV2S1和pBS2转化大肠杆菌E.coli XLl,并对重组体进行了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73.
黄皮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开发利用黄皮,选择黄皮枝条、果皮、果肉和种子4个部位,采用95%乙醇浸提,得到4个部位的提取物,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该4个部位提取物的多酚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黄皮果皮、枝条、果肉和种子浸膏的多酚含量分别为165.6μg/mg、152.0μg/mg、131.8μg/mg和117.5μg/mg;在0.05~2.0mg/mL,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量效关系,且清除率和半数清除率(IC50)均为果皮枝条果肉枝子。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湖南省烟草害虫天敌昆虫资源,分析了烟草害虫天敌昆虫产品的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烟草害虫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基于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èvre)截至2020年底的63个有效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茶角胸叶甲分布的8个重要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茶角胸叶甲2021—2100年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达0.992;在目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潜在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9×105 km2,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除已报道发生过的地区外,还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台湾;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冷季降水量、坡向和平均气温年较差,其中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在SSP126和SSP24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61—208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370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41—206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58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总适生区面积持续上升。总体来看,茶角胸叶甲的适生区中心主要向西、向北和高纬度等内陆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相似文献   
78.
我国的消费市场对猪肉制品具有极大的需求量,促使养猪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然而猪病的威胁是养猪生产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其中极为常见的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尤其PRRS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影响巨大。本文通过简要叙述猪混合感染这两种病原体后的临床症状,结合养猪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发病猪的年龄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