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576篇
农学   286篇
基础科学   370篇
  343篇
综合类   2432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372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603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ELISA试剂盒对采自吉林省西部地区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宁江区和乾安县等5个县市区共计208份牛血清样本进行了牛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类别、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208份牛血清样本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之间通榆县与洮北区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地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牛和圈养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黄牛和肉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与母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1~3岁牛和4~6岁牛之间牛新孢子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证实,吉林省西部地区也是牛新孢子病的流行地区,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牛新孢子病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932.
不同pH值下巯基活化硅对土壤和水稻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pH值4.5、5.5、6.5条件下施用巯基活化硅对土壤Cd含量及水稻Cd累积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施用巯基活化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巯基活化硅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施用巯基活化硅后可抑制水稻根系对土壤中Cd的富集,促进Cd从水稻根系向茎叶迁移转运,减少糙米对茎叶中Cd的积累。在pH值4.5条件下,巯基活化硅225 kg/hm~2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低,较不施巯基活化硅处理(对照)显著降低26.0%,水稻糙米、茎叶和根系Cd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5.0%、43.8%和66.8%。在pH值5.5和6.5条件下,施用巯基活化硅150 kg/hm~2处理降Cd效果最佳,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28.9%和20.9%,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29.3%和34.9%,茎叶Cd含量降低29.3%和39.4%,根系Cd含量降低60.0%和44.4%。综上,施用巯基活化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抑制水稻体内Cd向籽粒中转运,从而降低稻米Cd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3.
毛竹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竹种,具有生长快、伐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竹产业在祁门县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毛竹生物学特性,结合多年毛竹营造实践经验,阐述了毛竹造林选地、整地、季节、方法及幼林抚育等技术;分析了祁门县现有毛竹林低产的原因,介绍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改善竹林环境与调整竹林结构2个方面,以期指导毛竹栽培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34.
结合祁门绿博园现代林业示范区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竹林经营、多种经营、科技带动等复合经营实践,阐述现代林农复合经营的内涵、特点及经营原则,总结皖南林农复合经营主要模式,提出绿博园今后要结合当地林业与社会经济情况开展定量研究,探索一套当地可学习、可复制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助推林业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935.
旋风分离清选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但其清选过程中仍存在损失率高、湿物料清选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旋风分离筒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并运用Fluent 15.0软件对优化前后的分离筒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吸杂风机转速、扬谷器转速、挡板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清洁率和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三元二次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吸杂风机转速为2 452 r/min,扬谷器转速为783.8 r/min,挡板倾斜角度为41°时,装置性能最佳,此时清洁率为98.26%,损失率为0.003 5%。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脱出物含水率越高,装置优化后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该结果可为后期旋风分离筒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6.
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病虫害是重要的生物自然灾害,对主要森林病虫害实行灾区区划是实施森林病虫害分区治理、重点突破的重要依据,是森林病虫害宏观管理、防治决策和灾害风险性评估预测的客观需要。文中重点对森林病虫害灾区区划的目的意义、原则与依据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37.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括8类6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物成分。(2)夏季油松总挥发物含量日变化曲线呈"两峰三谷"型:13:00和16:00出现高峰,08:30、14:30和17:30出现低谷;一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成分含量下午高于上午,对人体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主要出现在08:30-10:00和13:00-14:30,但含量较低。(3)温度高、湿度低且光照强时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总量较大,反之挥发物总量较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与总挥发物含量的日变化一致性较强;总挥发物含量变化与温度、光照和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气孔导度相关性显著,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极显著。【结论】夏季一天不同时段中,由于气象因子改变引起油松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释放的总挥发物量不同,具体成分及相对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各时段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38.
5种园林树木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安市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组成,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配置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以及雪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白皮松VOCs包括8类32种,油松释放的VOCs为8类38种,侧柏VOCs包括6类29种,云杉中检测到的VOCs为7类19种,雪松VOCs则包含8类36种;5种园林树木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类和芳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70%以上;5种树种VOCs中,包括α-蒎烯、三环萜、莰烯、1,3-二乙基苯等在内的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和雪松总VOCs的86.87%,59.89%,74.35%,64.12%和61.20%,其中以萜烯类共有成分占绝对优势。【结论】5种园林树木有机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39.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 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0.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暗纹东方鲀的上海群体(SH)、广东群体(GD)、张家港群体(ZJG)和野生群体(YS)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2个微卫星位点总共获得140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317 8~5.999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787 3~0.812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0 0~0.790 3;(2)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FST值为0.025 3~0.053 7,表明4个群体间并没有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3)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GD和ZJG群体先聚为一支,然后与SH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YS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我国暗纹东方鲀的养殖群体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和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