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1997~1999年,分别从中国长江三角洲稻区的276份和日本稻区30份水稻种子样本中分离出3 200余个及303个非致病菌株。经细菌学、菌落形态及致病性测定后,对386个格兰氏阴性菌及30个阳性菌进行Biolog鉴定,并用3个水稻病原菌进行了拮抗性筛选。从中国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10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4个种;从日本的水稻种子中测得假单胞杆菌属的6个种及5个非假单胞杆菌属中的10个种。这5个非假单胞菌属中的14个种尚未有从中国稻谷上分离出来的记录。从中国的14个细菌种及日本的10个细菌种中测得拮抗菌,其中占拮抗细菌种总数64%的种来自假单胞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22.
23.
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稻种上分离出一种细菌,经细菌学、鉴别培养基、致病性、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测定,表明该细菌属于Acidovoraxavenaesubsp.avenae。该细菌在水稻苗期产生褐色条斑,与浙江省60年代报道的细菌性褐条病相似,但在细菌学特征上完全不同。A.avenaesubsp.avenae既可从褐变稻谷上,也可从健康种子上分离到。用108和1010个/mL细菌接种稻谷,种子的发芽及活力明显受到影响。此细菌的种传发病率为0.2%~5.0%,表明种子是传播此种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24.
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浙江嘉兴市和余杭市的晚稻褐腐叶鞘及谷粒的156份样本中分离出363个荧光细菌,经菌落形态和致病性测定后获得19个致病菌株,从中选出10个进行细菌学和Biolog鉴定,并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结果证实,这种水稻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 fusouaginae引起,种子能带菌传病。  相似文献   
25.
瓜类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瓜类枯萎病是国内外重要的土传病害 ,本文就抗病育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该病的防治研究进展。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对该病均具局限性 ,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为搞清杭州小麦上一新发生病害的病原,从病区获得6份小麦病株样本的症状,经初步的植物细菌学特性分析,鉴定为细菌病害。6个分离细菌经32项生理生化反应、茵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及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小麦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fuscovaginae.,Miyajima,Tanii&Akita引起,与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为同一病原。  相似文献   
27.
在1983~1988年间从182个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和97个中国菌株中获得2万多个单菌落,根据菌落特征(形态,大小,色泽)及在鉴别品种上致病性测定的结果,供试菌株可区分为野生型,突变型和中间型三个类型,野生型代表菌株的原始致病力;突变型不但在菌落特征上有别于野生型,且致病力接近于无毒菌;中间型菌落的特征和致病力均不稳定,多糖体的产生量与病菌菌株的菌落特征及致病力间无明显的规律性可循,突变型菌落的出现频率与致病力有一定关系,但因菌而异,采用低温和冰冻真空干燥保存法、减少移植次数、延长移植间隔时期、选用适宜的培养基有减少突变型菌落而延缓致病力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洋葱伯克氏细菌具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残留农药等功效,但它又是一种危险的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综述了以洋葱伯克氏菌为代表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特性,以及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风险,为该菌在农业上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芽孢杆菌在促进番茄生长和控制青枯病上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离体条件下对47个芽孢杆菌分离物进行了抑制番茄青枯病菌测定,其中12个表现良好的抑菌能力,通过细菌学和Biolog分析将其中5个代表性拮抗菌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抑菌能力最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菌株其次.同时在温室条件下测定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促进番茄生长和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效果.用芽孢杆菌处理番茄种子能够有效地控制番茄青枯病,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植株生长高度以及鲜重和干重表明芽孢杆菌的大多数分离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比对照显著地减少了青枯病的发病率,然而, 促生和病害抑制的效果因不同的菌株而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株不仅是良好的促生剂,也是有效的抗性诱导剂,它能减少青枯病80%,充分显示了芽孢杆菌在番茄青枯病治理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30.
种子病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种子病理学的起源、发展状况压存在问题,对我国种子病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