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菌丝套及外延菌丝结构明显,菌丝套内部迷宫状,外延菌丝直角分支;哈蒂氏网明显。同时,在含有自然石灰土和腐殖质的基质1中,思茅松的菌根感染率为100%。在p H值6.5、7.0、7.5的条件下,印度块菌均能侵染思茅松,且菌根感染率均为100%。本研究为印度块菌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小麦膜侧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旱田小麦沟播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其特点是用小麦铺膜播种机复式作业,垄上铺膜,膜侧播种,周年覆盖。除具有沟播小麦挡风防寒、积蓄雨雪、通风透气、边行优势等优点外,还具有保墒、提墒、提温、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涂鸦艺术的探索与研究,深入挖掘涂鸦艺术的表现方法。涂鸦艺术作为现代社会一种街头艺术,其独特的视觉感受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捧。涂鸦目前已经渗透到视觉设计元素,图形语言是图形与色彩的结合,传达传播信息。涂鸦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独特的视觉语言特征,并且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涂鸦艺术在现代商业出现的新变化,涂鸦文化的独树一帜将成为新的视觉艺术图形语言。  相似文献   
24.
追施生物炭对稻麦轮作中麦季氨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利用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生物炭施入土壤经过三年老化及追施新生物炭对稻麦轮作体系中麦季土壤氨 (NH3) 挥发、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其中对照处理2个为N0B0 (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N1B0 (单施N 250 kg/hm2);2012年施用生物炭处理2个为N1B1 (N 250 kg/hm2 + 生物炭20 t/hm2)、N1B2 (N 250 kg/hm2 + 生物炭40 t/hm2);2015年追施生物炭处理2个为N1B1 + B (N1B1 + 生物炭10 t/hm2)、N1B2 + B1 (N1B2 + 生物炭20 t/hm2)。【结果】与N1B0处理相比,N1B1和N1B1 + B处理NH3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36.6%、6.4%,氮肥利用率提高30.1%和14.1%,小麦产量增加55.6%和26.9%;而N1B2、N1B2 + B1处理NH3挥发累积量分别增加20.3%、40.5%,氮肥利用率提高35.9%和14.3%,小麦产量增加72.5%和18.9%。与老化生物炭处理相比,追施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季氨挥发累积量,并显著降低了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结论】农田中施用生物炭可明显增加小麦季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老化生物炭低施用量 (20 t/hm2) 处理能显著减少NH3挥发损失,并且更有效的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25.
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技术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大理市大坪地基本情况、大坪地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标准化基地的三大环节、采取的三大技术、实现的三大效益、形成的三大经验和目标。  相似文献   
26.
在介绍了当今世界食品农产品包装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了包装创新对于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包装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7.
以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为试材,观察其担孢子着生情况及细胞核数量,并以三轮杂交试验对其交配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内含有1个细胞核,53株单孢菌株按不同的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别包含5、25、4、19个菌株,说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交配型受双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28.
29.
继代次数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继代次数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种活性的影响,选取生产上优良性状发生退化的栽培菌株11023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及继代2次,5次,8次后菌种的各项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出菇性状.结果显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菌丝长势减弱,菌落生长速率降低,菌落颜色变浅,菌落边缘整齐度降低;淀粉酶分泌能力减弱;出菇率和单菇重均减小,抗杂能力减弱.推断菌株11023继代次数不宜超过2代.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生物质炭显著影响土壤氧化亚氮 (N2O) 排放,但关于其相关微生物机理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生物质炭对酸性菜地土壤N2O排放的微生物作用机理。本文通过研究氮肥配施生物质炭对酸性菜地土壤N2O排放以及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探讨酸性菜地土壤N2O排放与功能基因丰度的关系,阐释生物质炭对酸性菜地土壤试验N2O排放的微生物作用机理。 【方法】 在田间一次性施入生物质炭 40 t/hm2,试验连续进行了3年,共9茬蔬菜。设置4个处理:对照 (CK)、氮肥 (N)、生物质炭 (Bc) 和氮肥 + 生物质炭 (N + Bc)。在施用后第三年,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培养,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硝化过程氨氧化古菌 (AOA)、氨氧化细菌 (AOB) 功能基因amoA和反硝化过程亚硝酸还原酶基因 (nirK、nirS) 以及N2O还原酶基因 (nosZ) 等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同时监测土壤pH值、无机氮 (铵态氮、硝态氮) 含量及N2O排放。 【结果】 与CK相比,生物质炭 (Bc) 处理的土壤有机碳 (SOC) 提高了27.1%,总氮 (TN) 提高了8.2%,amoA-AOB基因丰度显著降低了11.0%,nosZ基因丰度增加了21.2% (P < 0.05),N 2O排放没有显著变化 (P > 0.05)。与CK相比,施用氮肥 (N) 显著降低土壤pH ( P < 0.05),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 nirK、nirS和nosZ功能基因丰度以及土壤N2O累积排放量 (P < 0.05)。与N处理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联合施用 (N + Bc) 处理显著增加 amoA-AOA、amoA-AOB、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增幅分别为68.1%、39.3%、21.1%、19.8%、48.4% (P < 0.05),但 ( nirK + nirS)/nosZ的比值降低,同时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33.3% (P < 0.05)。室内培养期间N 2O排放峰出现在1~5 d,N和N+Bc处理排放速率分别为 N 1.70 × 103和1.76 × 103 ng/(kg·h)。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2O排放速率与氧化亚氮还原酶的标记基因nosZ基因拷贝数 (P < 0.05)、NH 4+-N含量 (P < 0.01) 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 ( P < 0.01)。 【结论】 在菜地生态系统中氮肥和生物质炭联合施用可以有效缓解菜地土壤酸化,减少菜地土壤N2O排放,主要归因于反硝化作用nosZ基因丰度增加,(nirK + nirS)/nosZ比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