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互助县是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大县,也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省地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跨越、绿色、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生猪生产和仔猪繁育为重点,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方向,以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  相似文献   
52.
北美悬铃木无性系生根特性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个从北美悬铃木优良家系中初选的无性系进行扦插生根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问的扦插成活率、扦插生根时间、生根根数、根系总长度等性状在基质盆插和圃地扦插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219 7-0.592 3之间,表明这些性状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北美悬铃木扦插生根能力差异极大.发现NY36、NY44、SX1、ZJ9、SJ36、SX11、ZJ36、DY6、ZJ29、DY36、DY10、SX36、ZJ14、SJ8等生根数量多、重复力高的无性系14个.  相似文献   
53.
<正> 我国地域辽阔,旱田杂草200余种。这些杂草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生长快,夺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而且妨碍空气流通。据推算,农作物由于杂草危害损失11.5%。目前,我省桑园规模较大,且桑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近30个科60余种杂草的危害,为了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园利用率,本文就桑园杂草的成因、利弊、分布、种类和防除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看法,以利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的海岸群聚现象(作者,1977、1979、1980)是七星瓢虫高空迁飞虫群由于天气形势的变化,在迁飞途中大规模降落的集中表现。为了进一步探讨瓢虫迁飞途中的降落范围和群聚数量与气流场(850毫巴)的关系,于1981年5~6月在渤海西岸的秦皇岛和黄海南岸的烟台进行了定点同步观察。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边,北纬37°36′,东经121°26′。调查地点包括烟台山、蓬莱岛和离烟台海岸20多华里的崆峒岛。观察点附近有小麦田、林地和果园,当地有七星瓢虫和蚜虫。5月29日崆峒岛上的冬小麦开始硬仁,经麦田五点取样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七  相似文献   
55.
为查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笔者采用常规方法对23例互助八眉猪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母猪子宫内膜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分别占30%、27.5%、22.5%,其它细菌比例较低。头孢拉定、恩诺沙星、替硝唑对3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属高度敏感,可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56.
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是自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种经济类型。牛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的首要寄生虫病,使幼龄牛发育受阻,成年牛产肉和产奶量下降,皮革质量下降,给畜牧业生产和制革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掌握白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笔者于2008年3月~6月对北山地区的白牦牛进行了牛皮蝇蛆病的调查,并用伊维菌素进行防治,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的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对七星瓢虫的发生规律了解仍很不够。每年5月下旬、6月上旬田间七星瓢虫常突然大量减少,而在当地又未发现大量的死虫。但在1976年5、6月间却在秦皇岛海滨首次发现了七星瓢虫的大量群聚。我们从1976年至1979年连续四年对海滨七星瓢虫的群聚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秦皇岛七星瓢虫种群不是当地的,而是从外地迁入的。  相似文献   
58.
中黑盲蝽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鸡蛋、黄豆粉、啤酒酵母、蜂蜜等配制了中黑盲蝽的半人工饲料,在每天光照16 h(30℃、RH80%)和黑暗8 h(25℃、RH90%)的光周期条件下连续饲养中黑盲蝽3代,其中第3代平均每雌产卵量达172粒。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黑盲蝽的卵期为(10.92±0.37)d、若虫期(19.83±0.31)d、成虫期(22.42±0.42)d、产卵前期(7.83±0.31)d。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于室内系统研究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干扰反应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取食单头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时间随着自身发育阶段的增大而变短,成虫取食时间最短,为7.40 min。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成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雌成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和日最大捕食量均最高,分别为0.459、124.05和250.00头。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且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最高。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率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60.
利用四季豆饲养盲蝽的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四季豆是多种盲蝽的寄主植物,该研究旨在发展一个利用四季豆豆荚规模化饲养多种盲蝽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的若虫最佳饲养密度约为100头/盒(2L),成虫为60~80头/盒.绿盲蝽成虫喜好在切头豆荚的两端伤口处产卵,而中黑盲蝽喜欢在完整豆荚的两端产卵.养虫盒内添加一些弯曲的纸条有助于提高若虫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产卵后的豆荚需晾干后放置在25~28℃、相对湿度60%~70%、光照16:8(L:D)的环境下,以减少豆荚腐烂和提高卵的孵化率.利用这一方法饲养盲蝽的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达60%、40粒和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