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53篇
综合类   596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81.
橡胶芽接树阴阳线相结合的刺激割胶试验敖硕昌,赵淑娟,何长贵(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垦区六十年代推广种植的PB86、PR107、RRIM600、GTI等优良无性系割胶已20年左右,1.5米以下的原生皮已经割完,在第三割面的再生皮割胶,产量开始下...  相似文献   
82.
栗瘿蜂是栗实的主要害虫,近年危害严重。经过两年研究表明,在每年春天栗芽膨大期,采用40%的增效氧化乐果涂刷有虫株树干胸径部位去木栓层的施药面,防治效果好。每株胸径10~15cm的中龄栗树,用药量为7~10毫升。经检测,用药后栗实中农药残留量低于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999年和2004年沙化土地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沙化土地类型变化、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沙化土地中林地变化的原因,并对各种沙化土地的变化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5年来,河南省在防沙治沙工作中,措施得力,模式可行,但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84.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综述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述森林资源动态预测涉及到森林的生长和收获预估,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直接调查法;一是根据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间接预估法。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是根据各种立地、不同发育阶段的森林实况,经一定数学方  相似文献   
85.
[目的]紫薇具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等显著不同的花色以及形态、大小和颜色明显不同的2种雄蕊,使其成为花色多态型和异型雄蕊研究的良好材料.对紫薇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探究紫薇不同花色植株的繁殖策略以及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通过野外定点观测,采用传粉昆虫调查、人工授粉以及人工控制套袋试验等方法对紫薇3种花色植株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传粉式样以及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进行检测.[结果]1)3种花色植株的花期和单花开放进程基本相同(单花花期为4~5天).2)3种花色植株的花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3)3种花色植株的短雄蕊数表现为白色花植株>紫色花植株>红色花植株,花色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色花植株的单花花粉量和P/O值显著低于其他2种花色植株(P<0.05).4)3种花色植株的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花粉寿命与柱头可授期有部分重叠,长雄蕊花粉活性最高时期早于柱头最佳可授期,短雄蕊的与柱头最佳可授期同步;白色和紫色花植株的柱头最佳可授期比红色花植株的长(约2h).5)2种雄蕊在形态、颜色、花粉量、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的结实率和结籽数以及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即黄色短雄蕊主要起招引昆虫作用,暗黄色长雄蕊主要起传粉作用;但2种雄蕊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以及人工控制授粉后的结实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者在生理上尚未分化;去除雄蕊试验表明,雄蕊的排列方式是影响2种雄蕊功能分化程度的重要因素.6)P/O值、套袋试验以及传粉昆虫观察结果表明,紫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交和自交不亲和现象,其交配方式是以异交为主、自交亲和的兼性异交繁育系统.7)传粉昆虫对红色花植株有明显偏好,访问该花色植株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花色植株(P<0.01);人工授粉后,白色和紫色花植株的结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在自然条件下,紫薇的白色和紫色花植株存在一定的花粉限制.此时,增加对雄性功能的投入、延长柱头最佳可授期是其维持繁殖成效的适应策略;在传粉过程中,2种雄蕊既有分工,又有协作.2种雄蕊花药开裂时间不同步,花粉活力维持时间也不同,花粉的这种装配机制是紫薇提高花粉输出效率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86.
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砒砂岩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进行调研,本文对最适合砒砂岩区生长的油松、沙棘、柠条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给出砒砂岩区植被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砒砂岩区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砒砂岩区的措施空间配置模式.生物措施方面以沙棘作为砒砂岩区生物措施治理的突破口,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栽种油松、柠条,在造林方式上宜采用混交造林;在工程措施方面要结合沙棘植物"柔性坝"技术,以大、中型拦泥库为骨架,以淤地坝为主体,建设支流坝系.实现淤粗排细,改善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及泥沙组成.  相似文献   
87.
【目的】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区常年浅耕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犁底层增厚与土壤板结的问题,研究深耕(打破部分犁底层)与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渗漏量、氮素淋溶量及氮素形态的影响,阐明稻田氮素淋溶量与耕作、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稻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2015年安徽省舒城县设置两种耕作方式(旋耕12 cm、深翻20 cm)、3种等氮量施肥方式(仅施化肥处理T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T2、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处理T3)的田间定位试验,2019—2020年监测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以及稻季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量。(2)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对稻田水分渗漏量的影响。【结果】(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翻20 cm较旋耕12 cm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但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的水分渗漏量,仅在分蘖期增加7.4%,孕穗期之后无显著影响。(2)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水分渗漏量较旋耕12 cm和深翻20 cm显著增加,淹水时分别增加19.0%与11.0%,非淹水时分别增加23.0%与21.5%。(3)田间试验水分渗漏液中的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T3较T1和T2处理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显著降低渗漏液中硝态氮的浓度;各施肥处理间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4)从整个水稻生育期看,两种耕作方式对氮素淋溶量影响不显著,而3种施肥方式下氮素淋溶量存在明显差异,T3处理降低了氮素淋溶量。深翻条件下T1、T2与T3处理氮素淋溶量分别为10.69、11.74和9.14 kg N·hm-2,旋耕条件下分别为9.83、11.21和8.58 kg N·hm-2。【结论】深翻20 cm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但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及氮素淋溶;相同耕作方式下,有机与无机肥配施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因此,在长江中下游黏质且犁底层厚(如红黄壤型)的水稻土区,部分打破犁底层,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可构建深厚肥沃的耕作层,且不会增加水分渗漏和氮素的淋溶。  相似文献   
88.
在旱作马莲黄花菜田间,采取小区试验方法,观察多发性虫害对黄花菜落蕾的影响。结果表明,虫害不同程度会造成黄花菜落蕾。虫害中危害最大的是蓟马,蓟马重度发生时,落蕾率比对照高31.65%,实际落蕾率高达99.62%。蚜虫危害重度发生时,落蕾率比对照组高28.81%,实际落蕾率高达94.78%。  相似文献   
89.
将病毒的全基因组分成3个重叠的区段分别扩增出来,把这3个片段连接到载体中。以这3个片段为模板,通过融合PCR方法,获得JEV的全长cDNA。以cDNA为体外转录的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病毒mRNA,转染BHK-21细胞,拯救JEV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蛋白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恢复病毒进行鉴定,并测定恢复病毒的生长曲线和LD50。结果显示,获得了全长cDNA,体外转录获得的病毒RNA转染BHK-21细胞后,二代恢复病毒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均为阳性。空斑试验表明,拯救病毒与原病毒空斑表型类似;恢复病毒与亲本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上生长更快;恢复病毒的LD50与亲本毒类似。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