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中长绒陆地棉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中长绒陆地棉聚合杂交品系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绒长、比强度和整齐度影响居前两位的产量性状是衣指和株铃数;对马克隆值影响居前两位的产量性状是铃重和籽指;而衣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最小。通过对衣指和株铃数的定向选择改良纤维品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2.
云南栽种的反季蔬菜在全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近年随着大棚的应用,更加快了我省蔬菜业的发展。大棚蔬菜出现药害的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3.
1科学采收 不同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1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他草莓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点前和傍晚,其他时间不宜采收。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采收时必须轻拿、轻摘、轻放,用指甲掐断果柄,连同果柄一同采下,采1个放1个。  相似文献   
34.
35.
陆地棉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9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代20个组合皮棉产量和9个株型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9个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表型贡献率分布在0.1%~11.1%之间。主茎节距、始果枝高、果节数对皮棉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8%、6.2%和5.7%,果枝夹角对皮棉产量的加性遗传方差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39.9%);果节数对皮棉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57.8%);主茎节距对皮棉产量有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17.7%),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小或不显著。亲本2和4的果节数、亲本3、5和6的始果枝高、亲本7的主茎节距对其皮棉产量有最大的加性贡献,表明对皮棉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株型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果节数的影响,因此,果节数可作为间接选择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利用32个优异纤维品质陆地棉品种和8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杂交配制了62个F1,研究F1的杂种优势强度及亲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具有极强的产量优势,在构成因素中,单铃重的优势最大,其次是衣分,而成铃数、子指表现为负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中亲优势较小,但具有较强的对照优势。抗虫棉F1的单铃重、纤维品质性状与双亲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衣分性状只与父本呈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母本显著正相关,株高、成铃数等5个性状与双亲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7.
2001~2006年在江西南昌对14份优质棉品种(系)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并对一个中长绒高代选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评选出达到中长绒陆地棉标准的种质5份;3大纤维品质性状中以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比强度次之,最小是绒长,表明马克隆值最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中长绒陆地棉不同部位棉纤维的绒长和马克隆值差异较小,比强度以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的棉纤维最高,以上部果枝外围果节的棉纤维最低。因而在调优栽培中,应积极促进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多成桃,控制上部果枝外围果节少座桃。  相似文献   
38.
优质高产抗虫杂交棉组合的灰色评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优质陆地棉品种(系)和常规抗虫棉品种(系)配制杂交组合,根据F1代产量、主要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运用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分析比较其灰色综合评判值,以确定优良组合,为优质高产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应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条件与非条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对6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伏桃与对位果枝叶的干物质质量进行了研究。非条件方差分析表明,果枝叶质量在棉铃体积增大期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内部充实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铃壳质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以加性效应为主;铃重在前中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后期以加性效应为主。条件遗传分析表明,影响果枝叶质量的净遗传效应在铃龄38 d至45 d达到高峰;控制铃壳质量的基因表达分别在铃龄17 d至24 d和铃龄38 d至45 d出现两个高峰;影响铃重性状的基因分别在铃龄17 d至24 d和铃龄31 d至38 d出现两个表达活跃的高峰,此后基因的表达量急剧下降。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铃壳质量均与最终铃重成极显著的加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利用加显模型研究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与转B t基因抗虫棉杂交纤维品质的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方差分析表明纤维品质的遗传变异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对绒长也有较大的作用。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9%,61.4%,表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可在早代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绒长和麦克隆值具有显著的正中亲优势,绒长还存在微小的正超亲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杂种纤维品质具有比现有推广品种较强的竞争优势。对亲本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赣棉12号、红鹤1号、MM-2、A9-1为配合力较好的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