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通过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雄蚕品种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杂交原种进行杂交,形成新的三元雄蚕杂交组合。以"芙蓉·932×7532·湘晖"(即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试养,发现利用杂交原种芙蓉·932为母本与含伴性平衡致死基因的平30、平32品种为父本杂交形成新的雄蚕杂交组合,茧层率比对照高2.88%~3.63%,但虫蛹生命力比对照低8.42%~15.82%,特别是伴性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高温季节饲养,虫蛹生命力只有26.60%~50.72%,比常规二元杂交原种"芙·9"低46.66%~70.78%,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相似文献   
62.
罗坚 《广西蚕业》2007,44(1):63-63
2007年3月5日,由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桑蚕新品种‘桂蚕1号’育成与应用”项目通过广西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3.
大棚省力化养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外建大棚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的省力化养蚕方法,投资建蚕室的费用少,每平方米材料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30%以上,节省桑叶3.00%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在感染桑树根结线虫病田块里,用噻唑膦、阿维菌素、吡虫啉、灭线磷、毒死蜱、辛硫磷、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8 种农药的9 种制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后,栽种敏感品种——桂桑优12 健康桑苗,结果显示以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防治效果最好,达92.32%;10%噻唑膦颗粒剂防治效果次之,为88.42%;对家蚕的残毒期最长的是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为67 d。结合桑树根结线虫的生活习性、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广西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土壤翻晒、土壤细作、土壤药剂消毒和桑苗药剂浸根等一套有效防治桑树根结线虫病的技术措施。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措施,在重病区的桑园重新种植桑树,桑树根结线虫病的田间根结防效达95%以上,对家蚕的残毒期为67d,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西南石漠化地区是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对发展蚕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同时种桑养蚕较其他农业耕作可以大幅减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石漠化地区桑树种苗繁育、桑树栽培管理等若干技术的集成,建设标准化的高产蚕桑基地,达到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
围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活动及在蚕、桑新品种,先进种养技术,高效省力化、机械化等方面的推广成效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广西蚕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完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蚕业技术推广方式,努力做好广西蚕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广西蚕业从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67.
PJ 型电脑评茧仪测量的茧重量、干壳量、茧层含水率及茧层率与A&D电子秤(日本产)调查值相比,误差分别为0.01g~0.15g、0.00g~0.18g、0.01%~0.29%和 0.00%~0.26%之间,两者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较认为,PJ 型电脑评茧仪误差较小,稳定性好,能在 5 秒左右快速、准确地同时进行干壳量、茧层含水率和茧层率三项指标的测量,是快速、准确、易操作的评茧仪器之 一 。  相似文献   
68.
<正>为学习日本的蚕桑先进技术,了解世界茧丝绸业的最新动态,提高我区蚕桑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为我区桑蚕产业服务,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于2009年9月组团,以  相似文献   
69.
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0×7·1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结茧率98.26%,虫蛹率95.60%,一茧丝长1111.6m,解舒率76.84%,净度94.38分。农村联合鉴定单张产茧量38.61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10.22%,一茧丝长986.7m,解舒率72.22%,净度93.47分。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指标没有差异,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增产显著,一茧丝长、净度等均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广西亚热带蚕区的春秋兼用。2009年5月18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桂蚕2号"。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结果表明:稚蚕试验区使用有孔塑料膜覆盖育,在低温的春蚕期和晚秋期,与对照区无孔塑料薄膜覆盖育相比,两者的饲养成绩没多大差别,但在高温多湿的夏、秋蚕期,试验区的生命力和茧质都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其中夏蚕期幼虫生命率提高20.22%,虫蛹生命率净高43.57%,收茧量提高了5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