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抓好牛品改 促奶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牛品种改良和奶业开发形势喜人,杂交配种母牛头数逐年增加,配种受胎率逐年提高,牛奶产量年年增产,2006年广西杂交配种母牛达70.5万头,总产鲜奶5.7万吨.广西牛品改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2.
"美多"是一种由抗生素、益生素、驱虫剂、有机酸、有机微量元素和生理调节剂等组成的预混剂,具有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等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美多"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牛流行热俗称牛暂时热,也有叫牛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突然高热,体温40℃~42℃,呼吸迫促,消化器官和四肢关节发生机能障碍.据笔者了解,近几年南宁市一些奶牛场相继发生牛流行热,此病虽然死亡率较低,但可使奶牛产奶量和奶质量迅速下降,部分怀孕母牛产生流产或死胎,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4.
娟姗牛在广西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娟姗牛原产于英国的娟姗岛,是一种小型的乳用品种,具有耐热、耐应激和耐粗饲的特点,以乳脂率和蛋白率高、乳房形状良好而闻名。2004年底,本所从新西兰引进纯种娟姗育成牛100头,在珠海隔离3个月后,于2005年2月26日正式引入99头。目前,这批娟姗牛已全部投产,引入后所产的后代也陆续投产。经过这几年的饲养观察,娟姗牛己完全适应了广西高湿高热的环境,其优良的繁殖性能也逐渐体现。本文结合我们这几年的观察及记录,就娟姗牛在广西区的繁殖性能作一初报,以更好更详细地了解该品种,为大力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近几年来,广西养鸽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饲养种鸽数量约为200万对。最大种鸽场饲养种鸽约6万对,目标建成规模为20万对的种鸽场。大部分鸽场是种鸽饲养量为1000对~6000对的小规模养鸽场。随着养鸽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鸽病的发生与流行也日趋严重,其中鸽新城疫(又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也叫鸽瘟)一直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6.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细菌性疾病,包括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气囊炎、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等。大多数禽类对大肠杆菌病易感,其中以幼禽和胚胎最为易感且危害较严重。病鸡、携带者和啮齿类动物的粪便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的病原菌,散布于外界环  相似文献   
77.
规模猪场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e株的3'UTR序列相比较,26株分离的IBV中有1株和3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插入了23个和2个碱基,另外有12株、6株、1株、2株和1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缺失了1个、2个、22个、29个和84个碱基,不同毒株之间碱基数量最大相差达107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可分为4群,其中21株属于第Ⅰ群,与经典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较低(54.4%~75.5%);3株与4/91同属于第Ⅱ群;1株与H120同属于第Ⅲ群;另外1株单独属于Ⅴ群。综上所述,广西流行IBV的绝大部分毒株在3'UTR序列上与目前常用的疫苗株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由此,我们认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木姜子油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黄曲霉菌的抑菌效果,本试验以木姜子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木姜子油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黄曲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木姜子油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黄曲霉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为研究新的抗菌药物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广西玉米青枯病在生产上的发生情况及不同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研究方法: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定点进行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计算各地的平均发病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玉米在成熟后收获考种测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青枯病在广西玉米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秋玉米发病较重,发病率3.5%~10.3%,春玉米发病较轻,发病率0.4%~9.8%;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性,抗病性最好品种是兆丰688,抗病性最差的品种是蠡玉16号,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发病时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广西玉米青枯病普遍存在,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是秋玉米病重于春玉米、南方玉米品种比北方玉米品种抗病;发病时期越早,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