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9篇
  5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地整理对烟田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市主要植烟区县新整理烟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地整理对烟田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使烟田理化及生物学性状变差,土地整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新整理烟田土壤C/N比偏低,部分烟田碱解氮和速效钾较低,伴随有微量营养元素镁、钼和硼缺乏的现象;土地整理降低了烟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造成了烟田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土地整理使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总之,新整理烟田需开展快速培肥及土壤微生态恢复工作,实现优质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72.
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稻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1年的部分监测结果,分析了养分非均衡化对稻麦产量和紫色土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均衡施肥,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稻麦产量逐年降低,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差.NPK化肥平衡施用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稻麦产量稳定,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最强.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水稻吸钾规律及其生育期内紫色土钾素动态变化。结果如下:水稻移栽后0-45天内,吸钾量逐渐上升,45天时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0-30天内,土壤速效钾、非交换性钾变化不明显,30-45天则明显下降,45天时达最低,随后逐渐回升,75天时达较高水平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4.
采用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稻麦水旱轮作制中,多年定位施钾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年16季稻麦轮作后,土壤全钾含量0cm~20cm土层与20cm~40cm土层基本持平。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态钾、特殊吸附态钾、非交换性钾含量呈现0cm~20cm土层高于20cm~40cm土层的分布特点。且长期表施钾肥有利于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75.
硅锌镁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硅,锌,镁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强水稻对高温伏旱的抗性,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稻谷8%-13%,硅,锌,镁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氮,钾,硅,镁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转运,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对稻谷产量和品质均呈正连应。  相似文献   
7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的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对氮的吸收在整个生育期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在水稻移栽后2 ̄4周,第二个在移栽后8 ̄10周;对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移栽后8 ̄10周。各施肥处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均大于对照,榨菜叶配施化肥处理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等NPK养分含量的其它处理。水稻吸收的氮和磷大部分储存于籽粒中,而钾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同时,氮磷钾的收获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多吸收的养分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因此秸秆还田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尤其对缓解中国磷钾肥不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78.
为四川盆地农业生产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水稻-榨菜(RV)、水稻-冬闲(RF)和水稻-小麦(RW)3种轮作体系(以下简称3种体系)4种减量施肥养分管理方式(缺氮、缺磷、优化施肥及农民常规施肥)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体系适当减量施肥均可减少无效分蘖,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控制水稻齐穗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增加齐穗后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在显著降低水稻氮肥施用量的前提下增加水稻的产量。其中,优化施肥处理3种体系的分蘖数分别较缺氮处理提高32.7%、37.2%和54.8%;在水稻-冬闲和水稻-小麦两种轮作体系中,优化施肥较农民常规施肥无效分蘖分别减少29.7%和22.13%;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8.4%、114.6%和41.4%;3种轮作体系优化施肥处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9 292kg/hm2、7 389kg/hm2和6 741kg/hm2,较农民习惯处理分别提高15.9%、10.8%和11.6%。  相似文献   
79.
重庆市烤烟氯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对重庆市烟区土壤、烟叶含氯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3—2004年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氯在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mg/kg,严重缺氯的土壤(Cl≤2mg/kg)样本占19.2%;可能缺氯的土壤(Cl≤10mg/kg)占50%.重庆市烟叶含氯量很低,平均为0.70g/kg,有99%的烟叶样本含氯量低于优质烟叶要求的含氯下限(3g/kg),烟叶含氯量低已成为影响烟叶质量的限制因素.烟叶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直线或指数相关.施氯量在0~4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氯量的增加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施用适量氯(30~45kg/hm^2)能降低烟叶烟碱及总氮含量;施木克值、K2O/Cl、总糖/烟碱以及烟碱/总氮比趋于合理,协调了烟叶各化学成分的比例,改善了烟叶品质.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重庆烟区的最佳推荐施氯量为30~45kgCl/hm^2.  相似文献   
80.
研究重庆柑橘园的钙素营养现状,为合理管理柑橘园钙素营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重庆市218个柑橘园土壤及叶片的采样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钙含量丰富,平均为3316.7 mg/kg,其中49.5%的土壤有效钙含量较高(>3000 mg/kg),缺钙的土壤(1000 mg/kg)仅占 17.9%;但是柑橘叶片钙含量不足或缺乏(30 g/kg)的柑橘园占38.3%,叶片钙含量过高(70 g/kg)的仅占0.3%;叶片钙含量不足的样本数明显高于缺钙土壤;土壤钙与柑橘叶片钙含量的关系因土壤钙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土壤有效钙含量低 (1000 mg/kg)时,叶片钙含量也低(30 g/kg),叶片钙含量随土壤有效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y=0.0151 x +16.459 (r =0.608**, n=39, r 0.01=0.408);当土壤有效钙含量呈高量或过量时,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叶片缺乏和过量现象并存。缺钙土壤和钙含量高的土壤上都可能出现叶片缺钙现象,在管理柑橘园钙素营养时,应综合分析影响钙素营养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钙肥种类、施钙方式和时期,结合土壤的供钙能力、柑橘种类及砧木、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等,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