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9篇
  5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选择重庆市山地烟区就地取材的有机物料进行堆肥试验,优选出有机物料最佳配比的烤烟专用有机肥产品,明确不同配比有机肥产品对烤烟的产、质效应。结果表明:各种参试有机肥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烤烟上中等烟的比例、产量和产值,C/N比较高的有机肥(M3、M4和M5)与饼肥和常规有机肥相比,显著提高烟叶上中等烟比例,3种高C/N比有机肥对烤烟生长、烟叶品质和烟叶协调性的作用都优于饼肥或常规有机肥。这可能是高C/N比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改善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在重庆市烟叶生产中,根据产区实际情况,推荐施用高C/N比的有机肥代替现行的饼肥和常规有机堆肥,应用有机物料与烟杆一起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是一种肥效较好、环境友好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42.
施钾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 9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中 ,连续施用钾肥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含量变化及钾肥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钾明显提高稻麦产量 ,维持紫色土有效钾库的平衡 ,提高并保持土壤的持续供钾能力 ;在每年 75 0 0kghm- 2 稻秆还田的基础上 ,每季配施 70kghm- 2 (K2 O)左右的化学钾肥是维持紫色土土壤钾库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的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对氮的吸收在整个生育期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在水稻移栽后2 ̄4周,第二个在移栽后8 ̄10周;对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移栽后8 ̄10周。各施肥处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均大于对照,榨菜叶配施化肥处理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等NPK养分含量的其它处理。水稻吸收的氮和磷大部分储存于籽粒中,而钾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同时,氮磷钾的收获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多吸收的养分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因此秸秆还田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尤其对缓解中国磷钾肥不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4.
我国典型农田长期施肥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的肥料氮的比例,没有反映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利用情况。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能反映土壤氮库变化的优势,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作物的传统氮肥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真实利用率,揭示我国典型区域氮肥的真实利用和损失状况。【方法】本研究选用了两种旱地土壤(北京褐潮土和郑州轻壤质潮土)和两种水旱轮作土壤(重庆紫色土和武汉黄棕壤)上的长期定位试验(15~31年)在4种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单施化肥氮(N)、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和化肥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取样分析比较作物吸氮量、土壤全氮演变、年均氮肥表观利用率与真实利用率,并计算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肥表观损失率与真实损失率。【结果】3个施肥处理,褐潮土、轻壤质潮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上的平均氮肥真实利用率为47.6%、56.6%、57.0%和56.3%,显著高于氮肥表观利用率(33.6%、42.1%、37.8%和25.8%)。这是因为NPK和NPKM处理的肥料氮在土壤氮库中的每年速率积累为N 6.26~37.3 mg/kg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在褐潮土和轻壤质潮土上比表观利用率高10.9%~17.5%在紫色土和黄棕壤上高18.6%~32.9%,说明传统氮肥利用率更为低估水田轮作下作物的真实利用率。NPK和NPKM处理,褐潮土和轻壤质潮土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以每年1.76~2.49个百分点的速率显著上升,氮肥真实利用率以每年1.50~2.29个百分点的速率显著上升,说明华北旱地上化肥均衡施用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损失。黄棕壤上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在显著增加而表观利用率没有显著增加,是由于NPK和NPKM处理的黄棕壤全氮含量以每年N17.5~37.3 mg/kg的速率在显著增加说明化肥均衡施用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增加黄壤的氮库库容。【结论】目前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普遍被低估约20%尤其是在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较大的水旱轮作农田。  相似文献   
45.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茎瘤芥茎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高产的最佳氮磷钾肥料(N∶P2O5∶K2O)配比为1∶0.3∶0.5,最佳推荐施肥量(N-P2 O5-K2O)为300-90-150 kg/hm2,依此配方施肥瘤茎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1.5%,在此配方的基础上调整磷肥用量和减少钾肥用量显著降低了茎瘤芥茎的产量;在该配方上增加钾肥用量,茎瘤芥增产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茎瘤芥茎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7.
在含有效锌0.3ppm的钙质棕紫泥田上,水稻高产的最优氮、磷、锌组合为:N135~180、P_2O_590~135、ZnSO_438~52kg/ha,稻谷产量可达7605~8100kg/ha。施用氮、锌肥能促进水稻植株对锌的吸收。磷降低了植株中锰含量。  相似文献   
48.
49.
中性紫色土施氮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西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西农麦1号为材料,在西南地区有代表性的中性紫色土上,研究了施氮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在0~225kg/ha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对氮的吸收量、籽粒粗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和茎叶干重都显著增加,但氮的收获指数和氮肥的农艺效率却呈下降趋势。小麦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9.6%,以施纯氮75kg/ha水平最高。施氮对改善小麦的品质作用明显,其中籽粒淀粉含量以施纯氮量150kg/ha时最高。  相似文献   
50.
水稻配方肥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业科学技术"物化"成产品以及实现作物生产轻简化和机械化是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手段。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主要作物水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水稻配方肥及其与机插秧技术的集成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配方肥+机插秧"农户和"配方肥"农户分别比对照户增产28.4%和22.6%、增收196元/亩和77元/亩,同时减少了农户施肥的不合理变异。因此,通过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来简化技术推广,并与机插秧技术的有效结合是小农户经营条件下西南稻区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