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6篇
  21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做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旅游立省"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全省绿色基础设施和营造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迅速,但从省里到地方景区总体上还处于管理混乱、体制不顺的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客观分析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意见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果皮颜色是影响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果实成熟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类黄酮物质,特别是花色苷的合成对果实颜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合成受到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从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展开,阐述了结构基因的种类、表达特性,调节基因的所属家族、调节特点等方面,特别介绍了MYB基因家族对结构基因的调控,以期为葡萄的颜色合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年生产力.【方法】以大白猪为对照,测定了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 2.5~6.5月龄肥育性能及活体质量60,70,80,90kg时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分析其经济效益及年生产力水平.【结果】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全期平均日增质量为614.00g/d,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3.5~4.5月龄时生长速度最快,日增质量达774.19g/d,全期料肉比为3.19,高于大白猪;各个体质量阶段屠宰率均在68%左右,胴体瘦肉率在51%~56%;90kg屠宰时胴体质量、眼肌面积最大,分别是61.48kg和40.73cm2,80kg屠宰时后腿比例、净肉率最大,分别是29.34%和73.12%,肉质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新品系-HN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仔猪比大白猪多10.16头,60,70,80,90kg屠宰时,母猪年生产力(产肉量)分别为1 107.25,1 282.98,1 461.98,1 644.24kg.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各体质量阶段育肥猪出售时,母猪年纯盈利分别为3 681.34,5 415.34,6 335.50,6 497.25元,综合经济效益高于100kg大白猪.【结论】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肥育性能好,胴体品质优良,综合考虑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80kg出售或屠宰,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4.
王鹏飞  张铁坚  梁爽  张立勇  刘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0-5861,5884
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树种、不同密度的人工林对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采用对比实验,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国有土牧尔台林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粗粉粒含量中,榆树林带问空地的土壤粒径明显高于杨树带外缘;杨树带使土壤细粘粒含量增加,其他试验区土壤粒径含量相差不明显。(2)高密度榆树林下及草地的土壤有机质要明显高于杨树林下的土壤有机质,但其有机质含量都低于全区非耕地土壤平均水平;杨树林的生长使土壤有机质降低。(3)高密度榆树林下及草地的土壤PH值明显低于杨树及小密度榆树林带的土壤PH值;低密度榆树林与杨树林带外缘使土壤PH值升高。(4)土壤氮、磷、钾含量只有钾含量相对可观,氮、磷含量都处于全区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6.
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原理与方法,结合泰州市郊区实际,开发出了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图形生产力高、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基于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 2.3的泰州市郊区土壤与作物施肥信息系统V1.0。该系统涵盖了数据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精确施肥决策、学习辅助等功能。经试用,系统的功能可用性、功能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充性较强,用户满意度较高,可为该地推广应用土壤管理与水稻、小麦精确施肥技术提供辅助决策与智能学习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6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济作物欧李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济作物欧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功能,为当地推广欧李种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4类试样样地为对象,对欧李种植区土壤持水性、团聚体水稳定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1)欧李种植区土壤容重明显低于其他样地土壤,其中阳坡欧李Ⅲ号区土壤容重最低,表层和亚表层分别为0.954,1.163g/cm3,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2)欧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适应性极强,通过种植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肥力。(3)欧李样地土壤0.25mm风干及水稳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团聚体水稳性指数均远高于该地区传统水土保持植物样地和撂荒地样地的土壤,并且团聚体破坏率最低。(4)欧李样地土壤0—40cm土层平均可蚀性因子K值最低,对表层及亚表层土壤保护效果更好。(5)K值与黏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质地决定土壤抗蚀性能。[结论]欧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更对提高当地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并记录幼鱼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盐度0组和对照组血清Na~+浓度随实验时间变化不大,较稳定(P0.05);而盐度5和盐度10组血清Na~+浓度在6 h降低,随后升高并保持稳定(P0.05);盐度20组血清Na~+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波动(P0.05)。随时间延长Cl~-浓度在盐度0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盐度5、10和20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K~+浓度在盐度0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随时间延长K~+浓度在盐度0组先升后降(P0.05),而在盐度5、10和20组以及对照组则先降后升(P0.05)。GH水平在盐度20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时间延长GH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呈先下降至6 h处达到最低点,而后上升的趋势(P0.05),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PRL在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各试验组血清PRL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至12 h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P0.05),最后趋于稳定。COR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5和10组的变化规律与PRL水平类似,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组幼鱼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内全部死亡;盐度5组幼鱼在实验期间仅有极少数死亡,而其它组幼鱼无死亡情况,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能够适应在盐度低至5的急性胁迫下存活,但在淡水急性胁迫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69.
梭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在光镜下系统观察了出膜后1~39 d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各期的消化系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时,梭鱼受精卵经50~54 h孵化,初孵仔鱼消化道仅由一条原始的消化管组成。孵出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管盘曲,第一盘曲处形成胃雏形,第二盘曲处及之后形成前肠和后肠,肛门形成并与外界贯通。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油球渐小至消失,孵化后第8天,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和胰等,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过渡。此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胃黏膜层的褶皱数量增加,管壁增厚,内腔增大。稚鱼后期,梭鱼苗各鳍初步形成,分化出鳍条,孵化后18 d,幽门盲囊形成,胃腺出现,标志着稚鱼开始消化外源性蛋白,同时,消化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肌层增厚,肠道分段、盘曲,稚鱼食性开始向植食性转换。在此以后,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地完善成熟。结果表明,梭鱼消化系统的发育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70.
太行山丘陵区不同龄级栓皮栎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分析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的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各器官N、P、Ca 3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养分循环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各龄级中,营养元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是树叶,树干含量最低;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序为Ca〉N〉P。2)林地土壤有机质、N和P含量随龄级增加呈明显增长趋势,植被恢复能明显加快土壤肥力的提高。3)20-40 a栓皮栎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764.58-3689.38 kg/hm^2,年存留量为89.88-138.17 kg/(hm^2·a),归还量为229.80-262.06 kg/(hm^2·a)。随龄级增加,营养元素储存总量随之升高,而存留量反而降低;吸收量和归还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营养元素的储存量、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的大小排列次序均为Ca〉N〉P。4)循环系数和周转时间随龄级增加而升高,利用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各元素之间Ca的周转时间最长(12.73-16.19a),利用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