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高抗大白菜根肿病的F1金锦2号(编号A00645)及其自交F2群体197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根肿病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该材料中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在F2分离群体中构建抗感病池,筛选了720对InDel引物,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单株验证并利用JoinMap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连锁的InDel标记9个,其中最近的两侧标记为BrID90269和BrID11683,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2.5 cM。该抗病基因定位在大白菜染色体A8的Scaffold10上。  相似文献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控马铃薯的多项生育过程,包括代谢生理、产量形成、品质改善等。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效应。基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根据国内、外有关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HIVs)的研究成果,概述其在植物-害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的作用、性质、诱导机制及植物分子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34.
烯效唑(S3307)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作物生长环境恶化。为了缓解逆境对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本研究总结了S3307在提高作物抗倒伏性、抗盐碱胁迫、抗水分胁迫以及抗温度胁迫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S3307在提高作物抵御逆境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用方式和施用浓度进行科学调整。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抗逆、耐逆生长发育以及节本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农业生产抗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5.
极长链霉菌SL01、淡紫紫孢菌QLP12和非致病镰刀菌Fo47是具有广谱抑菌和促生作用的生防菌。为明确其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及对甘蓝的促生作用,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试验明确了3株生防菌最佳育苗期的使用浓度。温室试验表明,生防菌灌根处理可有效提高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效,菌株Fo47和SL01处理的防效可达到90.38%,显著高于药剂处理;菌株QLP12处理的防效为69.78%,显著高于清水处理。田间试验中,菌株Fo47、QLP12和SL01均能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效果,防效分别可达66.17%、60.20%和51.58%,甘蓝结球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13%、43.69%和16.5%。品质试验中,3株生防菌都能提高叶片还原糖含量,菌株Fo47和SL01能降低叶片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3株生防菌能促进甘蓝生长、提高叶片品质,同时对甘蓝根肿病具有很好的防效,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分离1株驴源马疱疹病毒8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 8,EHV-8)毒株并分析其遗传特征。从山东省聊城地区某驴场采集病驴肺脏组织,经PCR方法鉴定EHV-8的感染情况;对EHV-8感染阳性的肺组织进行研磨,经反复冻融后接种于兔肾细胞(RK-13)细胞中,盲传3代,待出现细胞病变(CPE)时收集细胞,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EHV-8进行鉴定。利用PCR扩增获得分离株的ORF70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PCR鉴定获得EHV-8感染阳性的肺脏组织,病料接种易感细胞RK-13后出现典型CPE,分别收集前3代的细胞培养物,经PCR扩增,均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ORF70基因片段,将分离获得的EHV-8毒株命名为SDLC66,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W816102。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SDLC66毒株与AHV-3毒株(GenBank登录号:U24184.1)ORF70基因的相似性为99%,与国内的EHV-8 wh毒株(GenBank登录号:JQ343919.1)、国外EHV-8/IR/2015/40(GenBank登录号:MF431614.1)、EHV-8/IR/2003/19(GenBank登录号:MF431611.1)参考毒株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SDLC66与EHV-8(EHV-8 wh、EHV-8/IR/2015/40和EHV-8/IR/2003/19株)在一个小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与EHV-1型参考毒株(Hong Kong/57/1984、United Kingdom/32/1982、Oxfordshire/206/2013株)序列来源于同一大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EHV-4毒株(91c1和TH20p株)亲缘关系较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与病毒蛋白特异结合的红色荧光信号;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110 nm的圆形病毒粒子,并且核衣壳外有一层亮晕,亮晕外有一层囊膜。说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1株驴源EHV-8毒株,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正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涉及细胞壁和生物膜结构的稳定与功能、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分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缺硼会造成碳水化合物运输和分配受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降低等代谢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38.
为指导水稻生产,提高其产量,以水稻顶端颖花退化材料ats1和对照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幼穗及颖花的形态状态及发育规律。结果表明:ats1在株型、生育进程、抽穗期等农艺性状上与秋光无明显差异。形态上,ats1上部颖花退化,下部颖花正常。抽穗后,上部颖花败育脱落,穗顶仅留下部分穗轴。发育上ats1的上部退化颖花能发育出1对副护颖、1对护颖、外颖、内颖、2枚浆片、6枚雄蕊和l枚雌蕊等花器,但发育不成熟。ats1顶端颖花退化发生在幼穗发育的In8阶段。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水稻品种抗性,以特种稻龙稻8号和龙稻9号的成熟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诱导形成胚性愈伤,分别用携带有pCDMAR-UBb-Hyg质粒单价Cry1Ab基因的菌株LBA4404和携带有pCDMAR-UBAC-Hyg质粒双价Cry1Ac+SCK基因的菌株LBA4404为Bt基因的载体,再以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实现Bt基因对龙稻8号和龙稻9号基因座的修饰。结果表明:两种质粒的转化率都在20%~30%,而两个品种的Bt蛋白表达阳性几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在分析了泰山景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基础上找出了核桃树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冻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