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9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东花生产区土壤黄曲霉产毒菌落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对广东10个花生主产地土壤中黄曲霉的数量以及分离菌株的产毒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各地花生种植土壤中黄曲霉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清远市土壤中的黄曲霉数量最多,达160 cfu/g干土壤,惠州和广州地区次之,均为100 cfu/g干土壤,汕头地区最少,在该地区抽取的土壤样品中未分离出黄曲霉菌株。在分离出来的黄曲霉菌株中,广州地区有10株产毒菌株、清远地区17株、惠州地区16株、云浮地区8株、河源地区8株。  相似文献   
72.
水葫芦的生长条件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水葫芦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与湿度环境条件的水葫芦生长情况,调查了其在适宜生长环境下总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相邻叶片发育完全的间隔时间及部份生长指标性状。结果表明:强光高湿环境是水葫芦生长的适宜条件、能促进水葫芦发育新叶且延缓植株的死亡,环境恒定(人工气候箱内)较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新叶及根状茎迅速发育至22 d停止发育,叶片会按萌发顺序逐渐死亡。同一植株相邻叶片发育完全的间隔时间除个别叶片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叶片间无显著差异在3.0~6.0 d间;不同水葫芦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发育完全的平均间隔时间在4.1~5.7 d之间。  相似文献   
73.
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杏麦间作条件下,以杏树为基点至两行杏树中间位置由近及远将小麦种植带分为3个冠区(冠下区、近冠区、远冠区),对3个冠区的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选用‘新冬20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小麦幼穗分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作田小麦幼穗分化快于间作田;在间作田内,距杏树越近,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强度越低;单作田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间作田;单作田平均灌浆速率大于间作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为单作田大于间作田,单作田产量最高,间作田平均产量比单作田减产49.72%;在间作田,千粒重与成穗数均表现为远冠区>近冠区>冠下区。结果表明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不及单作田,造成小麦产量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4.
利用农艺性状优良的普通小麦品系W770B(2n=6x=42,AABBDD)与墨西哥黑麦(Secale cereale L. 2n=2x=14,RR)杂交,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再经过多次与W770B回交,筛选出若干性状优良的衍生系。在大田用抖粉法人工接种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对衍生系进行多次鉴定,筛选出对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高抗的衍生系8-2-1。为了明确小麦新种质8-2-1的遗传基础,为该种质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细胞学、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子标记(SCAR,SSR)、SDS-PAGE、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和农艺性状调查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8-2-1具有42条染色体(2n=42=21II);以黑麦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GISH)鉴定结果表明,8-2-1具有黑麦染色体信号;黑麦特异SCAR标记和1RS上的SCAR标记能够同时在黑麦和8-2-1中扩增出特异条带;小麦各个基因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只有小麦1BS上的SSR标记不能在8-2-1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8-2-1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SDS-PAGE 结果表明,8-2-1亚基组成为Null、7+8、2+12,与W770B(Null,7+16,2+12)在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存在差异。8-2-1粗蛋白含量(干基)、面筋含量(湿基)达到中筋小麦标准;Zeleny沉降值符合弱筋小麦标准。农艺性状调查发现,8-2-1具有早熟、大穗、大粒等优点。因此,8-2-1可为培育高产、抗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二价灭活苗,并对其免疫效力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血清5型MC-203株和血清13型XJ-103株,用甲醛灭活后,经PBS重悬,将2种菌液与佐剂(铝胶)按1:1:2的比例混合制出二价灭活苗。随后用制备的灭活苗免疫仔猪进行相关安全性检验,抗体滴度检测。同时为了对比制备疫苗与国产商品疫苗和进口商品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仔猪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实验。【结果】(1)用0.2%的甲醛在37℃作用20 h可将HPS完全灭活。(2)灭活苗免疫仔猪后未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好。(3)免疫仔猪后14 d即可在体内检测到HPS特异性抗体,196 d的血清中仍可检测到HPS抗体。(4)仔猪免疫保护效力试验表明,所制备的灭活疫苗、进口商品疫苗和国产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80%、60%。【结论】制备的HPS灭活苗免疫仔猪,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HPS的感染。  相似文献   
76.
基于奇瑞汽车公司旗下某款电动汽车整车参数要求,设计了电动轿车三挡AMT传动系统,匹配了相应的电池、电机和AMT系统,并通过GA算法优化传动系的传动比,运用AVLCRUISE软件建立整车模型,仿真表明:设计的传动系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优化后的速比提高了整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77.
根据土壤病原菌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合理选择土壤杀菌剂并掌握其有(?)使用方法是土壤病害药剂防治的对策之一。本文对主要土壤杀菌剂的各种剂型(熏蒸剂,棉隆,粉剂、粒剂、微粒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液剂,渗透传导剂等)的性状及其有效使用法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8.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类型、不同浓度水平以及不同直径插穗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为探寻高效繁殖体系以及为人工栽培和园林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扦插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经过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这4种外源激素处理的插穗扦插生根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IBA处理的效果最好;(2)在0~400mg/L这4个水平浓度中,IAA,IBA,NAA和GA分别在50,200,50,50mg/L时,所处理的插穗扦插达到其各自生根率的最大值;(3)粗插穗(D≥7mm)的平均生根率最高,达54%,其中以200mg/L的IBA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77%。[结论]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为,9月上旬,选用直径D≥7mm的插穗,用200mg/L的IBA处理。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章江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的重要支流。地处源头的崇义县通过加强病虫情监测,组建林业协会和除治专业队,发挥林业经营大户带动林农群防群治的作用,强化各级森防职责以及创新工作机制,同时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采取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等一系措施,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维护章江源头生态安全,促进林区稳定,森林建康,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