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陇南地震扰动区植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扰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植被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样带结合海拔梯度的方法,于2013年8-9月,调查和研究了甘肃陇南武都区清水沟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受地震扰动后的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34种植物,分属16科30属,主要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植物群落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是优势生活型,其次是灌木、藤本,无乔木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Simpson优势度指数(D)表现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实际,分析提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选择出18种生态修复植物,并简要论述了各植物种形态、繁衍特点、生态习性和生态功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封山育林模式难点的基础上,总结农民带刺生物篱技术,提出自我封禁植被建植新模式,即毒刺灌草混交模式,用以营造生态公益林,有效防止放牧危害新造幼林地。进一步提出,在甘肃省白龙江沿岸浅山区可供选用的几种带刺灌木和有毒植物,并分析指出有毒植物使用原则,以及带刺或有毒植物在生态公益林营造中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指出困难立地关键在于造林苗木成活困难,其难点包括种苗匮乏、地理位置偏僻、土壤水分有效性低、苗木蒸散强烈、苗木根系再生困难等,提出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圃内苗木耐旱驯化、保留原生植被整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转变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陇南早期引种油橄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油橄榄主要栽培品种进行物候期、花型、结实能力及含油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陇南现有栽培的大多数的品种都有1d或1d以上的盛花可配期,能保证品种间的充分授粉;综合考虑完全花比率和不同授粉方式结实能力测定结果,在引进的品种中,结实能力较强的品种有‘莱星’、‘皮削利’、‘城固32’、‘佛奥’、‘九峰6号’、‘鄂植8号’。通过对各品种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及果实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现有栽培品种中,‘科拉蒂’、‘佛奥’、‘皮削利’、‘莱星’4个品种为优良的油用品种。  相似文献   
7.
从我省经济林建设发展形势入手,分析了我省经济林发展的理论和趋势,探讨了面向21世纪经济林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就当前我省经济林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工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后,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段河坝流域为研究区,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遵从生态学原理,研究筛选出适宜当地滑坡体生态修复采用的主要植物29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10种、藤本2种,总结出了撒播或条播、水平台造林、鱼鳞坑造林和带状穴植植物篱等4种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当地灾后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轮机频繁经历变负荷工况转换过程,使得机组在较短时间内工作参数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电站稳定运行。该研究以某贯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自由液面和水体重力的情况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贯流式水轮机相同出力范围下的减、增负荷过渡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增负荷和减负荷过渡过程的起始工况导致起始流动状态不同,因此在相同出力时,机组内的流动分布不同,减负荷过程尾水管内的涡流面积及强度明显小于增负荷工况,且尾水管涡带尺度也明显小于增负荷过程;相比于增负荷过程,减负荷过程中转轮叶片大范围的低压区极易引发空化;机组内的水压力脉动主要以尾水管涡带引起的0.1fn(fn为转频)低频压力脉动和转轮的旋转引起3fn的高频压力脉动为主,增负荷过程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大于减负荷过程,两种压力脉动共同作用,使得贯流式水轮机主要振动区域集中于转轮。研究结果对贯流式水轮机的设计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施用沼液对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丰2号辣椒为试材,分别施用25%、50%、75%和原液4种浓度沼液,研究不同配比浓度沼液的施用对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沼液浓度的增加,辣椒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单果质量、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有机酸含量等生长生理指标与对照比均有所提高,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不同时期施用不同配比的沼液可有效提高辣椒生长势及品质,其中,苗期施用配比浓度为75%沼液更能够起到显著的壮苗作用,果期施用沼液原液可以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品质;生长期施用配比浓度为25%沼液的植株在生长势方面显著优于其他配比浓度处理。结果表明,25%在苗期及果期虽然不是效果最佳的,但是在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对辣椒的生长及品质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最适宜的施用配比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