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7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检测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定量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等优点成为核酸检测中的重要工具,作者将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2.
猪流感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其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存在和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作者就猪流感病毒蛋白,包括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基质蛋白(M)、聚合酶蛋白(PA、PB1和PB2)和非结构蛋白(NS)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猪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3.
本研究对微量凝集试验进行了改良,改进了抗原的制备方法,优选了检测鸡血清中大肠杆菌抗体的微量凝集试验的条件,经方阵试验,抗原最适浓度为70亿/ml,反应最适温度为37℃,最适反应时间为4~5h.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微量凝集试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结果和凝集图案清晰,易于观察.本试验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定性又定量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14.
用微量法测定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本文根据棋盘法设计,应用微量稀释法研究了磷霉素类药物磷霉素钠(Fosfomycin sodium)与氨基糖甙类药物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后,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MIC值明显下降,且FIC指数多为0.45,显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15.
为获得活性良好的兔出血症病毒基因工程抗原,本研究对兔出血症病毒ZB分离株的VP60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与初步应用。参照ZB株分离病毒VP6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长876bp的VP60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ET30a表达载体中,经鉴定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兔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本研究为RH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为VP60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RHDV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16.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617.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环境高温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热应激时,奶牛采食量降低,能量摄入减少,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该文就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合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18.
ARV、REV与ALV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3种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3对分别与ARV、REV和AL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三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结果表明,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ARV、REV、AL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RT-PCR扩增,可同时扩增ARV的247bp,ALV的675bp,REV的46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ALV、1pg的ARV和10pg的REV模板。用4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2%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19.
对1例疑似鸭肝炎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10日龄肉鸭采用常规的病毒、细菌鉴定方法和RT-PCR、PCR方法分别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病毒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菌鉴定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细菌对SPF鸡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巴氏杆菌与强毒标准株C48-1毒力相近,为强毒株。细菌对10日龄肉鸭的致病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该株巴氏杆菌可导致10日龄雏鸭的感染死亡。结果表明,该批肉鸭为新型鸭肝炎病毒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这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620.
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地区频频出现DHV免疫鸭群暴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结构蛋白VP1、VP3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鸭肝炎病毒的免疫方法与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