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根据临海市1985—2004年农田鼠情监测情况,阐述了农田鼠类种群结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农田鼠类运行的四个阶段特征以及长期运动规律,创建了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Logistic模型:Y(t)=22.8818/(1+0.1038e0.2219X)、X={1,2,3,……,n}。提出了以农田生态调节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为重点、推广群众性测报防治为关键、改进药物灭鼠技术和因地制宜分类做好防治为保障的持续控制技术。2000—2004年推广应用面积8.04万hm2,将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将农田鼠害率持续控制在0.5%以下。  相似文献   
62.
烟粉虱从番薯到番茄的传播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栋大棚内烟粉虱从番薯地向距离1.4 m的番茄地的传播与扩散的研究,明确烟粉虱扩散到番茄地所需的时间以及在番茄地内的扩散所需的时间,探讨番茄地周边的番薯对于秋冬栽培大棚番茄的烟粉虱危害的影响以及烟粉虱在番茄地内的扩散能力。结果表明,烟粉虱传播至番茄上需要17 d左右,完成各垄间的扩散需要4~7 d,且烟粉虱在各行间的传播能力也较差。初步确定,种植番茄没有必要选择在远离番薯的地块,且番茄移栽后15 d左右的化学防治对于控制虫口基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橘小实蝇自监测发现入侵以来,随后发生危害加重,致使果园果实未成熟就先黄腐烂或脱落成为"蛆果"。2008~2010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油桃果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消长进行定点系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桃园橘小实蝇种群时序数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性诱成虫初见期为6月,盛发期为8~10月,其中高峰期成虫诱量占总诱量的50.79%~82.85%,终见期为当年12月。通过气象要素筛选表明,当月的成虫数量(Mn)与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Tn-1)、当月的雨量(X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n=0.0696Tn-1^2-1.1609Tn-1+4.2408(n=47,r=0.3844**),Mn=0.0001Xn^2-0.0482Xn+1.0292(n=48,r=0.4463**);与当月的日照时数(Sn)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0.0009Sn^2-0.4311Sn+52.069(n=48,r=-0.2879*)。这对提高橘小实蝇监测预警水平、有效控制橘小实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探明‘绿雄90’西兰花对N、P、K养分的需求规律和互作机制,明确最佳施肥方案,充分发挥增产、提质、增效潜力,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绿雄90’西兰花N、P、K养分需求效应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雄90’西兰花对N、P、K养分单维度需求呈抛物型曲线变化,对N+P+K(M)整体维度需求呈幂次函数变化规律,其商品花球综合采收指数(H)数学模型为H=-0.000052M~2+0.091585M+6.504614(n=14,r=0.7057**)。通过对上述模型和浙东沿海NPK结构比例分析,‘绿雄90’西兰花对N+P+K组合互作最佳需求量为881 kg/hm~2,即为纯N 489 kg、P_2O_5191 kg、K_2O 201 kg。因此,应用此施肥方案可为菜农减少习惯施肥量8%,这对改变菜农传统施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李正龙  汪恩国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2-123,145
根据2002-2008年小菜蛾逐日性诱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性诱数量消长变化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其时序种群数量变化在60km区域范围内表现基本一致;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春峰型(3-6月)曲线变化,占监测年数的85.7%,个别年份呈春、秋(11月)双峰型变化,仅占监测年数的14.3%。加强春峰期监测和秋峰期监测,对提高小菜蛾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菜地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兰花莲座期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2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秧苗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3.7049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等所引起的;当m≥3.7049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测定,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D2[0.8751/m 0.6753],Tn=0.8751/[D02-0.6753/n]。  相似文献   
67.
为了明确锐劲特5%SC对防治灰飞虱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单季稻秧苗3-4叶期应用5%锐劲特SC等对灰飞虱成虫进行了6处理3次重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5%锐劲特750 ml/hm2处理为最佳,其药后1 h、4 h、10h、24 h、48 h、3d、5d、11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31.7%、31.9%、50.0%、68.3%、73.1%、75.0%、76.3%、100%,对持续控制灰飞虱传播水稻病毒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8.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应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报;提出了以推广抗病良种、改进育秧方式、扒蘖补丛等保健栽培为基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新策略;初步形成适合于长江下游稻区特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西兰花三大害虫性诱剂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兰花菜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三大害虫的多种性诱剂及诱捕器诱测试验,结果表明宁波产斜纹夜蛾性诱剂制品极显著优于美国产,在西兰花上使用以悬挂高度50cm为佳,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宁波产甜菜夜蛾性诱剂制品与美国产比较无显著差异,在西兰花上使用悬挂高度可选50-100cm布放,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宁波产小菜蛾性诱剂制品优于云南产,在西兰花上使用以悬挂高度20cm为佳,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  相似文献   
70.
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带毒率高,而其迁飞危害高峰与连晚杂交稻的感病生育期相吻合;三是杂交水稻自身的栽培特点有利于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根据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适期治灰防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