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31.
为解决西兰花集约化育苗普及率不高,传统露地育苗出苗率和成株率低,育苗成本高,并且常遇台风、暴雨等灾害影响等问题,采用工厂化育苗,并且研究提出了西兰花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2.
台州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十几年对柑橘木虱和柑橘黄龙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探讨,明确了柑橘木虱在台州橘林的发生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分析了柑橘木虱虫株率和带毒率与黄龙病、黄龙病与柑橘产量损失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柑橘黄龙病预警和柑橘木虱防治指标,建立了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疫情扩散模型预测橘林经济寿命,提出了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和可防可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33.
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青花菜田甜菜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符合普通的负二项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单季稻甬优9号的需肥规律,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于2010-2011年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甬优9号氮、磷、钾施肥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单季稻甬优9号产量总体上随氮、磷、钾施肥量增加而渐趋上升。各处理中,以N2P2K3和N3P2K2(施肥量最高)处理条件下产量最高,N0P2K2(施肥量最低)和N0P0K0(不施肥)处理下产量最低,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甬优9号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也具有较好的交互增产作用。根据试验数据,分别拟合氮、磷、钾肥料各自及其组合施用量与甬优9号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综合各模型得出的理论施肥量,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认为单季稻甬优9号在生产中以每hm2施纯N214 kg,P2O590 kg,K2O 146 kg为宜。  相似文献   
35.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 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痛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索西兰花斜纹夜蛾发生危害规律,揭示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年度运动规律与季节性消长规律,于2002~2012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进行了定点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近11a来斜纹夜蛾大发生频率36.4%,其年度运动总体呈开口向下的抛物型曲线变化趋势,其运行轨迹为N=-18.416t2+182.51t+179.71,t={1,2,3,……,n}(n=11;r=0.6917*);其季节性消长呈波峰性振荡减弱曲线变化趋势,自播种育苗至现蕾结球总体蛾量渐趋递减,其平均日量函数模型为:m=0.0002d2-0.0675d+6.7973,d={1,2,3,……,n}(n=186,r=0.9552**),影响季节性数量变动的主要外因是气温,其旬诱蛾量与旬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M=0.243T2-6.9351T+46.681(n=108,r=0.5602**)或M=2.7344T-35.446(n=108,r=0.5003*).由此可见,田间发蛾量随旬平均气温升高而渐趋加强,7~9月高温少雨季节为田间斜纹夜蛾盛发为害期.应用上述模型对提高西兰花斜纹夜蛾预测预报或预警水平,及对决策防治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索台州西兰花病虫组合发生规律,揭示主要生育期病虫组合发生为害特性,应用蔬菜病虫测报调查办法进行定点调查和普查,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整个生育期主要发生病虫害有20种,其组合发生为害主要有3个盛期,第1个盛期在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猝倒病和黑腐病为主体,相对集中为害较重;第2个盛期为西兰花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主要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菜螟和黑腐病为主体组合发生为害;第3个盛期主要为迟熟西兰花采收后期,突出表现为小菜蛾和菌核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8.
于2001~2011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规律及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长期定点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西兰花小菜蛾种群运动态势在监测的11年中呈螺旋式下降,年度大发生频率约30%;生长季节其发生消长随西兰花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加重,全季主要有两个发生盛期,第1个盛期在西兰花的莲座生长期和花蕾生长期,发生频率47%,第2个盛期在结球采收期,发生频率40%;气温(T)对小菜蛾种群数量(M)发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M=0.221T+0.0457或M=-0.034T2+1.4912T-9.4889。  相似文献   
39.
吡蚜酮剂型和用量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盐、临海和金华三地的田间试验评估了50%吡蚜酮WG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并用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选择最佳剂量。穗期灰飞虱的试验显示,田间使用75 g a.i.·hm-2水分散粒剂(WG)与相同剂量的悬乳剂(SE)防效相当;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0,112.5 g a.i.·hm-2处理对稻飞虱药后1 ~ 21 d的防效分别达60% ~ 97%;两浓度处理对以褐飞虱为主的稻飞虱药后4 ~ 21 d的防效也分别达77%~98%,均符合Logistic方程,最终防效达到98%;2个浓度处理均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控制效果,持效期可达21 d左右。根据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表明,防治粳稻灰飞虱、籼稻和粳稻中期的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 g a.i.·hm-2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0.
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柑橘黄龙病传播介体种群消长规律和疫情动态,破解柑橘黄龙病防控问题,以主栽的早熟‘宫川’品种为重点在古城和大田柑橘园设立2个柑橘木虱监测点,采用定点定人定树定枝定时方法对柑橘木虱进行系统监测;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在10-11月的果实显症期对全市柑橘园柑橘黄龙病进行全境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季节性消长规律主要呈三峰型曲线变化,其峰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年度之间和果园之间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峰值峰次差异却较大,主要受初见期、基数和气温等三要素影响所致,并建立柑橘木虱时序成若虫数量与其气温关系模型:D=0.018T+17.365(n=36,r=0.3563*)。针对柑橘木虱传播柑橘黄龙病的特征特性,摸索集成了“一挖两治”防控策略和“三防五关”防控技术。经过3年的全面应用,将柑橘黄龙病发病面积持续控制在5%以内,2008-2010年将加权平均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0.084%、0.077%、0.051%,基本达到了持续控制效果,保障了临海市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