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西藏地区属于西藏高原,气候恶劣,番茄露天栽培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但是西藏地区光照条件好,年平均气温变化小,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大力发展设施番茄栽培。同时,西藏地区面积大,各省市的气候类型多样化,设施番茄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气候类型选择合适的栽培设施和栽培品种,并配套相应的施肥和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西藏地区设施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西藏地区设施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72.
以西藏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银白杨和藏川杨等3种杨树的休眠枝和新梢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类的离体培养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初代培养的成活率表现为藏川杨>银白杨>新疆杨;增殖培养的增殖系数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生根培养的生根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移栽成活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杨树初代培养基配方中则以MS+2.0mg/LBA+0.5mg/LNAA效果最好;MS+BA0.5mg/L+NAA0.1mg/L为新疆杨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银白杨和藏川杨均以MS+BA1.0mg/L+NAA0.1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中,新疆杨、银白杨以1/2MS+0.2mg/LIBA最好,藏川杨以1/2MS+0.5mg/LIBA最好。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别对乏情期和发情期产双羔和产单羔象雄半细毛羊血浆中代谢物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正离子模式下乏情期有72种代谢物在产双羔绵羊中出现了差异表达,发情期则有41种代谢物出现了差异表达,负离子模式下,则分别发现了44种和28种含量差异代谢物。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聚类分析显示,无论是在乏情期还是发情期,产双羔母羊的血浆中代谢物的含量呈现出有别于产单羔羊的模式。KEGG富集分析显示,产双羔母羊特异表达的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及脂类代谢途径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单磷酸尿苷、二氢叶酸、β-雌二醇、前列腺素、雌马酚等代谢物的含量在产双羔羊血浆中出现了明显的特异表达,其可作为产双羔羊候选标志物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双羔象雄半细毛羊血浆中存在着特异的代谢物表达模式,相关数据能够促进藏绵羊的产双羔性状研究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74.
旨在分析四川省7个地方猪种类群和山东省徒河黑猪重要经济性状关联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群体间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对23头成华猪、26头雅南猪、60头青峪猪、57头内江猪、151头丫杈猪、57头乌金猪(凉山类群)、51头平原藏猪、109头高原藏猪和28头徒河黑猪共562头健康种猪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利用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结合R等软件,统计分析猪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型;采用Mega X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link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通过VCFtools软件计算猪群间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远近。结果显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中,采食量、酸肉和应激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均在2.20%以下;抗仔猪腹泻、料重比(FCR)、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分别为8.99%、11.80%、73.97%和95.32%;徒河黑猪群体中,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均为3.57%;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39.29%、50.00%、82.14%和92.8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徒河黑猪与四川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远,丫杈猪、乌金猪、内江猪和藏猪(平原和高原)各自聚为一类,品种间群体分层结构明显,雅南猪、成华猪、青峪猪聚为一类;F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同属于湖川山地猪的丫杈猪和青峪猪间存在高度遗传分化。结果提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的采食量、酸肉、应激、抗仔猪腹泻和料重比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徒河黑猪群体的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丫杈猪与青峪猪都归类于湖川山地猪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5.
运用PCA模型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单次给药后复方藏兽药翼草景香颗粒主要成分在健康靶动物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时量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寻找表征特定状态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候选变量,从而揭示翼草景香颗粒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本质及代谢作用机制。选取健康西藏牦牛、绵羊,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口服投喂复方藏药一次,另设不给药对照组,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段采集血样与粪样。利用GC-MS/MS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分别通过GC-MS Postrun Analysis软件进行处理、NISI MS Search 2.0质谱库检索分析和Origin2018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PCA得分可知,复方藏药中剂量组牦牛给药5.5 h、6.5 h和7.5 h时血样中藏药活性成分排名靠前,活性较高;复方藏药中剂量组绵羊给药0.5 h、7.5 h时和给药24.0 h时血样中藏药活性成分可以明显区分、得分最高。给药后牦牛、绵羊血液中检测出安息香醛、3-(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2-丙烯醛、β-谷甾醇、2-己基-1-癸醇、三花生酸甘油酯、(±)-1,2-二棕榈精、2-乙基己酸乙烯酯、十...  相似文献   
76.
为了快速检测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本研究建立相应的间接ELISA(iELISA)检测方法。以本实验室分离的临床毒株DS10为检测抗原,经过差速离心纯化获得DS10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利用方阵试验,优化一系列条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ELISA反应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11mg/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封闭液为含1%BSA的PBST,封闭时间为60min,一抗作用时间90min,HRP标记的兔抗鸡IgG稀释倍数为1:3500,作用时间为60min,显色时间为10min。用i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HI)同时检测145份血清样品的结果表明,建立的iELISA方法与常规的HI检测的符合率为92.41%,iELISA和HI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41%和90.34%,iELISA的敏感性略优于HI。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不同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的抗旱性以筛选抗旱品种。[方法]以坝亚3号、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1号、坝亚12号、坝亚1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PEG浓度对亚麻幼苗形态和萌发抗旱性的影响。对发芽期指标幼苗长度、幼苗干重、萌发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亚麻品种的抗旱性为:坝亚7号>坝亚9号>坝亚12号>坝亚3号>坝亚11号>坝亚13号。[结论]该研究可为亚麻旱地栽培和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以至对生猪养殖产业给予的大力扶持,使我国北方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规模养猪场数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供应京津地区主要的肉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在严冬季节,气候寒冷,湿度小,风沙大,空气干燥,如果一些规模养猪场不采取相应防寒等措施,必将会使猪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使仔猪的成活率大大下降,严重影响养猪场的养殖效益。笔者根据我  相似文献   
79.
夏季栽培的白菜受高温、多雨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率高,产量低[1,2]。针对省港澳对叶菜类需求量大,夏  相似文献   
80.
疯草对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西藏草原疯草的种类、分布、对草原和畜牧业的危害、疯草毒性成分和中毒机理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