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硫对大豆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方法,设置4个硫素施用水平,研究硫素营养对大豆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大豆叶面积,尤其盛花期作用效果,并显著提高开花至鼓粒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对产量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52.
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对大豆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绥农14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脱落酸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条件下的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喷施一定浓度外源ABA明显缓解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喷施ABA后1~13 d,4.0 mg.L-1的ABA明显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1.0 mg.L-1ABA能明显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3.0 mg.L-1的ABA明显使脯氨酸含量增加;2.0 mg.L-1的ABA对缓解丙二醛积累作用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维持了大豆花期叶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和控制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53.
曾辉  陈勇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16-15419
对澜沧江中下游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枢纽区和库区内篦齿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篦齿苏铁在澜沧江干流的两岸分布不均匀,右岸占48.37%,左岸占4.26%,支流占46.37%;主要生长在落叶季雨林下,以半阴半阳坡较多,占总株数401株的47.85%。调查区域内篦齿苏铁种群密度很低,平均约1株/hm2。由于人为采挖严重,导致其种群大小级结构不完整,成年个体较少,缺乏Ⅲ级个体,以Ⅰ级、Ⅱ级幼小个体较多,占32.21%。种群内开花结实植株少,仅发现5株开花,2株结实,但其单株自然结实率较高。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有:人为采挖;人类生产和建设活动使其生境丧失及生境退化严重;啮齿动物的啃食。使该区域苏铁种群密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人为干扰,而非自然因素。指出应加大对篦齿苏铁野生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力度,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并开展人工繁殖、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银川市郊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按照《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NY/T5335-2006),采用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川市郊区9个乡(镇)农产品产地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进行了定点取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监测区环境空气SO2、NO2和氟化物的污染程度较轻,TSP含量相对较高,日均值最高达0.236mg/m3;土壤重金属含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5.9%~244.4%,Pb的差异最小,Cr的变化最大;灌溉水水质良好。评价结果均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5332-2006),银川市郊区适宜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55.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 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 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析了白化株和条纹株的叶绿体基因表达。在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4类功能(编码光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核糖体合成和tRNA合成), 包括18个上调表达和22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 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在白化株中一致。白化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中, 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及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改变, 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 rRNA的编码基因23S 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Mt135突变性状与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以南昌市为最大客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导向模式,以南昌市为最大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城市即旅游模式,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的形成,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的分析,为狭域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典型选样法在元江县干热河谷区域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地段设置了5个固定样地和4条样线,调查元江蚬木的种群数量及伴生树种的名称、数量/盖度、胸径、生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状况,根据重要值、生活型及大小级结构等方法分析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结果]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在元江县的普漂、元洼路、白沟深、鲁业冲以及施坻冲等区域,呈零星或小片断状分布;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样地中记录到维管植物共计83种,隶属39科69属,其中,落叶树种比例高达90.9%,群落内高位芽植物比例最高,达60.24%,其次是地上芽植物,比例19.28%。调查发现元江蚬木共计412株,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其中,Ⅵ级木(20 cm≤DBH)数量最少,比例9.47%,其次是Ⅴ级(15≤DBH20 cm),比例10.92%,其它大小级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衰退型、增长型与稳定型存在于不同的样地或样线。[结论]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结构在不同地点并存;实生苗和萌枝是元江蚬木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元江蚬木的幼苗和幼树在不同分布地点数量差异很大,生境干旱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开花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大豆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开花期根系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大豆根系相对含水率及根系活力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降低,抗旱品种降低程度小于不抗旱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抗旱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不抗旱品种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各品种间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抗旱品种变化更为明显.干旱胁迫下大豆通过改变根系内部的生理变化以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59.
杜凡 《中国林业》2010,(21):13-15
<正>第一次听到包金山的名字,是缘于他的蒙文书法《成吉思汗箴言书法选》。他用雄浑而有力的书法功夫,把成吉思汗的深刻哲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用遒劲、美妙的蒙文书法把读书带入了一种艺术意境中,它让每一位读到《成吉思汗箴言书法选》的人,感受到一代天骄的思想脉搏。  相似文献   
60.
为扩大小麦突变群体类型,提高目的基因点突变挖掘效率,选用北部冬麦区骨干亲本京411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构建小麦突变群体,以Wx-A1为候选基因,用TILLING技术检测所创建的突变群体。结果表明,0.90%EMS溶液处理8 h和1.50%EMS溶液处理4 h均能获得较好的损伤效果,致死率分别达到38.47%和56.00%;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包含867个株系的M2突变群体,在该群体中获得Wx-A1基因的7个点突变,突变密度为1/67.0 kb;其中预测有功能变异的4个错义突变系均可以稳定遗传至下一代,其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7.4%。本研究所构建的小麦突变群体可以作为其他目的基因的TILLING检测材料,用于小麦目的基因突变挖掘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