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珍贵树种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特性、群落结构、生理活动、种子、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总结分析,提出该树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咸丰县楠木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楠木这一珍稀自然资源,采取样方法,调查咸丰县境内5个乡镇的楠木群落,并记录其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再逐一分析各样地楠木落的群落结构特征、各生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发现的5处样地中,有2个种群为增长型,3个为衰退型;楠木群落最适宜在阴坡的中坡坡位生长。  相似文献   

3.
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为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其生存正受到严重威胁。对深圳马峦山发现的一片保存完好的粘木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中共有植物33 科43 属47 种;(2)群落可明显分为3 层,第一层为乔木层,高8~10 m,优势树种为粘木、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和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第二层为灌木层,高2~3 m,树种主要有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变叶榕(Ficus variolos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黄牛木(Cratoxylumcochinchinense)、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 和细齿叶柃(Eurya nitida)等;第三层为草本层,主要以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为主,覆盖度约60%。(3)根据群落重要值统计分析,该群落建群种为粘木(66.991),优势种为岭南山竹子(34.409)、降真香(27.967)、桃金娘(27.607)等;(4)总体上看,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考虑到粘木的严峻生存现状,进一步提出对粘木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凌源青龙河流域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自然植被以天然林为主,天然黄檗林面积不大,具有典型代表性和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文章根据调查结果,对天然黄檗的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干旱胁迫对蚬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幼苗对干旱的适应能力,采用盆栽水分胁迫试验法,比较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对照)、50%~60%(轻度胁迫)、35%~45%(中度胁迫)和20%~30%(重度胁迫)4个水分梯度下,蚬木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重度胁迫显著抑制了幼苗的株高生长,地径生长受干旱影响不明显;中度和重度胁迫对植株茎、叶及总生物量积累产生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比随土壤干旱增强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增加。干旱胁迫显著降低蚬木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在干旱初期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逐渐增加;随干旱时间延长和胁迫增强,胞间CO2浓度显著上升,气孔限制值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水分利用效率总体上表现为随胁迫加剧而增强的趋势。胁迫初期,气孔限制因素与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了蚬木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蚬木幼苗在干旱胁迫下采取降低光合、增加地下生物量分配并减缓生长等适应策略,对干旱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5%~75%时,及时补充水分可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基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坡垒固定动态监测样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和存活曲线,分析2015年和2021年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通过Ripley’s L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总体呈倒“J”型,个体数随龄级增大而减小。2015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在第Ⅵ龄级减小,第Ⅶ龄级增加,之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2021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第Ⅴ龄级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Ⅲ型。生存分析表明,2021年种群的生存率相较于2015年稍有提高。狭叶坡垒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综上所述,群落中的狭叶坡垒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8.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为雅鲁藏布江地区分布的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通过在米林-朗县雅鲁藏布江河谷13个面积为1 000 m2的巨柏林样地调查资料,按照近河谷和远河谷山坡的地理分布差异,统计分析了巨柏的种群天然更新特征;通过对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分析,初步阐述了巨柏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巨柏的更新情况比较差,种群年龄结构不稳定,整体上呈现了明显的种群衰退现象。通过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反映出了巨柏种群的失衡事件主要发生在最近几十年内,即0.6 m高度10 cm树径范围。巨柏林内物种组成结构单一,乔木层为单一巨柏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数较少。鉴于巨柏种群环境沙化影响加剧、天然更新能力下降等因素,种群的延续面临较大威胁,需进一步加强该种群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四合木种群株数随径级、高度级的变化呈“山峰型”,植株数随冠幅变化成倒“J”型,现实的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呈“凸”型。四合木种群的死亡率qx,致死力kx随龄级增大而增高,存活率lx随龄级增大而降低。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利用Leslie矩阵定量模拟种群动态,发现在受外界干  相似文献   

11.
对长期处于人类活动干扰下的云南油杉群落进行定位观测调查,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共调查到9种植物,101株个体,隶属8科9属;群落的乔木层以云南油杉为优势种,灌木层以铁仔为优势种,草本层以紫茎泽兰和荩草为优势种。乔木层中树种的高度级主要集中在10~<15 m, 1~<5 m高度级中仅发现幼苗3株,皆为云南油杉。DBH为8~<20 cm径级的株数占乔木层总株数的60.29%,云南油杉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处于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了群落的林下更新,同时导致伴生种和偶见种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切梢小蠹是危害云南松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发生在云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已造成大量松树的死亡。通过研究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干的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以掌握其分布和危害特点,将蛀干期刚被入侵为害的云南松树干截成长50 cm的木段,解剖并记录每段木段上的切梢小蠹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玉溪市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总数量的89.5%,整个树干均有分布,云南切梢小蠹数量占总数量的10.5%,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上部。建水县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为58.5%,分布于树干的中下部,云南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为41.5%,且在整个树干均有分布。安宁市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分别为31.6%、31.8%和36.6%,主要分布于树干的中下部、中上部及整个树干。3个地区的3种切梢小蠹,在树干相同高度分布的同种切梢小蠹,其雌虫、雄虫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云南地区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种群数量在树干分布情况随着地区不同而不同,在云南松树干的空间分布与其发生数量有着密切关系,这为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切梢小蠹种类而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云南、贵州和江西自然分布的8个篦子三尖杉群落。群落共有微管属植物108科,235属,336种。篦子三尖杉在群落中是主要层的共优种或伴生种,但随着生境条件不一致,这些篦子三尖杉生长地的植物群落类型也各不相同。群落组成上以樟科和蔷薇科等为主要优势科,山胡椒属和荚蒾属等属为主要优势属,伊桐、灯台树、木姜子、八角枫、短梗大参、大叶方竹、毛竹等是主要优势种;群落外貌特征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近似,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高位芽植物(Ph.)、地上芽植物(Ch.)、地面芽植物(H.)、隐芽植物(Cr.)和一年生植物(Th.)分别占62.78%、12.67%、9.73%、12.29%和2.53%。叶级以微型叶为主(68.49%),无大型叶和巨型叶。叶质以纸质叶所占比例最大(55.89%),膜质叶最小(4.93%)。叶型以单叶为主(76.99%),全缘叶和非全缘叶近相等;从群落结构上看,8个群落的乔灌木个体在水平空间均呈集群分布状态,而群落以高于3.5 m以上的层次在群落中占优势, 平均盖度为68.71%。从目前的静态生命表看,道真县、江口县、台江县、镇远县的篦子三尖杉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芦溪县、凯里市、屏边县和新平县的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此外,不同群落之间具有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不同,群落之间的共有种少,相似程度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潮州莸(Caryopteris alternifolia)为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群的珍稀物种之一。为给潮州莸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培育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潮州莸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土壤营养成分、植被、植物的生态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潮州莸的生长环境特殊,主要生长在凤凰山脉山谷溪流及岸边的石头缝上,生长区位于石头和水的交界处,丰水期容易被淹,枯水期容易遭受干旱;潮州莸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表面的蜡质角质层和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具有极好的抗洪抗旱能力,能够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综上所述,潮州莸生境极端,生长缓慢,种群竞争力差,只能退居于溪流岸边或石头上,因此其种群个体数量很少,分布分散。  相似文献   

15.
元谋干热河谷区9种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8年对元谋干热河谷区的9个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经对各观测树种水分状况、保水能力、蒸腾速率的分析对比表明:多数相思类树种主要通过减少叶子蒸腾耗水以提高其抗旱能力,蒸腾强度小有利于这些树种渡过旱季。乡土树种坡柳和桉类树种(除大叶桉)旱季蒸腾作用比较强烈,但离体叶片失水速度不快,它们具有特殊的水分平衡机制和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以此增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此项研究为正确选择元谋以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适宜造林树种,以及人工林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H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D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3)自然植物群落对立地土壤的维持明显高于人工植物群落,前者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The oriental sweetgum, 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is a tertiary period relict endemic taxon of the east Mediterranean. The flat deep hydromorphic soils rich in surface waters during summer months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sites for the dense stands of L. orientalis.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on sandy soils, with an alkaline pH. The CaCO3 content in the soils show a medium value and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salt content is very low, but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higher. The monoecious trees are on an average 15–20 m tall and form dense forests confined to floodplains, valleys and along streams and in a few dry habitats. The plant shows a typical leaf dimorphism with sparsely lobed leaves at the top and many lobed leaves on the lower parts. Fresh seeds germinate well and the percentage varies from 60 to 80. A syntaxonomical synthesis of these forests was carried out. All associations of L. orientalis including the newly defined Querco ilicis-Liquidambaretum orientalis associa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within the alliance Platanion orientalis Karpati & Karpati 1961. This alliance is included in the order Platanetalia orientalis Knapp 1959, and class Alno-populetea Knapp 1959.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潮位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动态规律,本文对雷州半岛徐闻官曹红树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年龄结构和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岸高潮位和和中潮位均为白骨壤+红海榄群落,低潮位为白骨壤群落,反映随潮位的降低,群落物种数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在各潮位均为优势种,具较宽生态位,而次优势种群红海榄则只分布于中高潮位,生态位相对较窄.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其幼苗和苗木均较多,年龄结构均属于增长型.各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大小顺序关系均为中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群落>高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低潮位的白骨壤群落.隐含着高潮位物种竞争剧烈,均匀度较小,中潮位物种关系稳定,均匀度较大,低潮位物种受环境严重胁迫表现适生选择性.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种群格局均属于集群分布,反映其典型的胎生红树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作者在云南南部筇刺竹集中分布地区所做的调查观测,对筇刺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个体结构规律和发笋率与竹丛结构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筇刺竹是我国南部热区的适生竹种,尤其适于在河谷地带、盆地边缘和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筇刺竹秆形指标(f1.3)为0.695,明显大于其它相近竹种或树木;竹秆最大直径和最长节间出现于秆之中部;胸径与秆高呈指数函数关系,可用H=2.246473D0.926725来表达;胸径与秆重呈正线相关,可用W=0.193395(D2H)0.690404来表达;竹丛发笋率、成竹率与秆丛密度和竹丛平均秆径有较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竹笋采收指数与老秆采伐年龄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A preliminary demographic model is presented for a population of guava (Psidium guajava L.) trees in a pasture. In this paper special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describing both the calcul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are describe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guava population will gradually decline; low seedling survival (due to chemical control of pasture weeds) seems to be the factor governing this trend.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total gross energy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income, with and without the guavas, favours the presence of the trees in pas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