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0篇
  39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福建省冷浸田形成、障碍特性及治理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浸田为福建省主要的中低产田,结合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福建冷浸田分布、分类与形成机制,阐明障碍特性,探讨各种综合治理利用技术,提出冷浸田发展演变规律及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2.
紫云英品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弋江籽(商品种)、闽紫5号(商品种)、余江大叶籽(商品种)、83(24)4-1-1(原种)等4个品种的生长性状、鲜草产量、植株营养成分等的比较,紫云英品种83(24)4-1-1较其他品种高产、耐荫、耐湿、抗病,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3.
花生新品种“莆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莆花2号系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农大MF7—CS2-1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进入福建省生产试验,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现将其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
对连续27年施肥的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用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稻草(NPKS)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分别提高74.9%、96.6%、91.7%,NPKM与NPKS处理产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12.4%与9.6%,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NPKM与NPKS产量相当。双季稻年份(1983-2004年),NPK、NPKM、NPKS处理的水稻每5~7年年际增产率随试验年份的延长呈递增的趋势。早稻与晚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1%与60.0%。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与基础地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花生新品种‘莆花2号’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莆花2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农大MF7-CS2-1’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各生育期的农艺性状优良,具有种子活力强、有效花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等高产特点,是旱地、水田皆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46.
酸性低钾土硫酸钾镁肥对花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供钾水平较低的酸性赤砂土上,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硫酸钾镁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花生经济产量与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硫酸钾镁513mg·kg-1(土)处理(相当于每千克土施K2O 0.12 g、Mg 0.028 g、S 0.09 g),花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与生物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0.2%和32.2%.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植株对钾、镁、硫各吸收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对钾、硫吸收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对镁吸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对钾、镁吸收表现正相关.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花生果仁粗蛋白与粗脂肪均较对照有所提高,粗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而粗脂肪含量却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酸性低钾、中镁、潜在性缺硫的赤砂土上,花生施用硫酸钾镁肥,钾镁养分吸收里显著正相关,但钾硫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用塑料编织布作载体,培育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进行机插的技术,与引进的日本盘秧机插技术相比,降低成本30%,减少育秧用工60%,一次性投资减少60%,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培育出大龄秧苗,提高机插技术适用范围。在福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该技术育、插秧成本只有传统手插的31%~34%,产量一般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48.
为确定SO24-与Ba2 比浊反应的最佳条件,找出影响比浊的关键因子。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酸度、缓冲液用量、BaCl2用量、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对比浊结果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选择最佳比浊条件。该比浊条件应用于植株样品中全硫含量的测定,结果可靠,回收率为96.8%~104.5%。利用最佳比浊条件测定了茶树叶标样(GBW08315)中全硫含量,与证书推荐值一致。  相似文献   
49.
对福建省48个大麦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芒长、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穗粒重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育种选择,生育期与株高、株高与穗长、穗实粒数与穗粒重及千粒重与穗粒重等13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收获指数、株高与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48个地方品种全部为多棱大麦,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50.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