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2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2000年在吉林稻区开展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放蜂面积6.7hm2,放蜂360万头。虫卵校正寄生率平均为44.21% ,枯鞘株率平均为1.21% ,平均防治效果达55.84%。气候对螟黄赤眼蜂寄生行为影响很大 ,多雨 ,蜂卡潮湿 ,影响寄生蜂孵化 ;阴雨不利于寄生蜂活动 ,寄生率低。经大面积放蜂后 ,培养自然种群对保持生态平衡 ,减少农药用量 ,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通过天津杨柳青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与地下水稀释(1:5)灌溉以及厌氧出水高、中、低定额灌溉对潮土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废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中量厌氧水灌溉增强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过高或过低量厌氧水灌溉降低土壤酶活性;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与对照(正常施肥和灌溉)相比,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促进土壤脲酶活性;所有的稀释灌溉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抑制趋势,但其中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处理的降幅较小。建议适宜的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灌水定额为500m^3·hm^-2,适宜的稀释灌溉处理为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的稀释比例。  相似文献   
23.
生物制剂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穗颈瘟的优良生物制剂,于2010年对生产上常用的化学药剂富士一号和生物药剂春雷霉素进行了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与富士一号处理的水稻病穗率及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春雷霉素处理的水稻病穗率及病情指数与富士一号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刺参科的一种,又称仿刺参。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北太平洋浅海,包括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沿海和中国北部沿海,在我国北部沿海主要分布于大连、旅顺、长海沿海及山东等地。刺参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是餐饮、保健之佳品。目前随着我国广大沿海地区刺参养殖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25.
通过在幼刺参(2 400头/kg)越冬期间用微生态制剂进行了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幼参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微生态制剂能显著促进幼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在2%~4%/d之间.同时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幼刺参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LSZ(溶菌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其活性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幼刺参的免疫力.在实验中微生态制剂对降低NH4+ -N和NO2 -—N含量效果十分显著,表明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净化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人工种植光叶紫花苕子对柿园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栽培模式相比,柿树行间种植光叶紫花苕子能降低柿园不同土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肥力明显改善,果园内东亚小花蝽、中华草蛉、瓢虫等益虫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7.
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渍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潜力耦合关系的研究对以植被建设、增加碳汇为目的的盐渍区最优土地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滨海撂荒盐碱裸地为对照,连续观测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柽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人工枸杞林及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下的棉田的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碳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柽柳、枸杞的栽植及结冰灌溉结合覆膜等土地利用方式在撂荒盐碱地实施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且土壤容重显著减小;栽植10年的柽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最高,分别为118.24 t·hm~(-2)和96.27 t·hm~(-2),比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增加58.51 t·hm~(-2)和36.54 t·hm~(-2),比撂荒盐碱裸地增加83.39 t·hm~(-2)和61.42 t·hm~(-2)。2)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趋势研究发现,栽植3年的柽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物系统固碳速率较高,分别为10.08t·hm~(-2)·a~(-1)和2.71 t·hm~(-2)·a~(-1)。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固碳速率较低,仅为0.53 t·hm~(-2)·a~(-1)。栽植10年的柽柳和栽植8年的枸杞样地,植株固碳速率明显减慢,土壤-植被系统表现为一个弱的碳源。春季地表覆膜处理棉花存活率低且植株成熟后秸秆被移除,碳储量每年净减少0.86 t·hm~(-2)。撂荒盐碱裸地在无外源碳补充的条件下表现为碳源,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减少速率为1.42 t·hm~(-2)·a~(-1)。综上所述,滨海盐渍区人工栽植柽柳和枸杞是提高区域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1畸形鹿茸的常见类型 基部原生陛畸形,主要有丛生状茸、瘤形茸、无眉枝茸、高鸡腿茸、多枝形茸、独挺茸和锥形茸等。 眉枝畸形,主要有多眉枝茸、眉枝双尖形茸、单门桩马鹿茸、眉枝折曲形茸、眉枝过于短小茸等。  相似文献   
29.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分别以养殖清洁工程模式、乡村清洁工程模式和种植清洁工程模式三种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这三种模式能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0.
以雪青、满天红、圆黄和红香酥为试材,研究栽植密度为1.5m×4.2m的6a生不同梨品种树冠交接状况。结果表明:4个品种株间树冠交接都比较严重,交接率27.78%~64.56%。以圆黄较高,比红香酥、满天红和雪青分别高1.32倍、1.00倍和0.89倍。所有品种行间树冠虽然尚未交接,但不同品种行间剩余的有效距离的差异也比较大。其中,空间比较大的是雪青和圆黄,行间枝展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红香酥和满天红已经达到预期大小。就不同方向树冠透光率以及冠下总辐射量而言,无论哪个品种,都以行间方向树冠比较高,而株间方向树冠比较低。就不同品种而言,以满天红和雪青较低,而圆黄和红香酥较高。就不同方向树冠叶面积系数而言,无论哪个品种,都以行间方向树冠叶面积系数比较低,而株间方向比较高。就不同品种而言,仍以满天红和雪青叶面积系数较高,而圆黄和红香酥叶面积系数较低。不同品种花量有所不同,雪青和满天红明显高于另外2个品种,而圆黄也显著高于红香酥。结论:株间树冠交接对梨冠层光照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枝叶的质量以及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