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复合微生物肥在大棚番茄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上海908’为试材,研究复合微生物肥对大棚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复合微生物肥可明显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和效益.产量比对照提高8.7%,比施用有机配方肥提高3.7%;效益分别提高25346元/hm2和11339元/hm2;番茄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施复合微生物肥能有效减少化肥的投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72.
竹炭生产工艺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生产竹炭的原料、设备、烧制工艺等方面分析入手,介绍了用竹材生产竹炭的整个生产工艺,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竹炭产品深度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3.
笔者利用竹炭和氯化钙作为原材料,通过三种不同负载工艺,研制了竹炭、氯化钙的复合干燥剂.采用静态法测定三种竹炭复合干燥剂在高、低湿度下的吸湿量的变化情况,并与变色硅胶比较.同时运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氯化钙在竹炭表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三种工艺生产的竹炭复合干燥剂的吸湿性能都优于硅胶.(2)第三种工艺生产的竹炭复合干燥剂吸湿性最好,在RH=(80±1)%,T=(20±1)℃的高湿条件下,吸湿量达到40%;在RH=(40±1)%,T=(20±1)℃的低湿条件下,吸湿量达到24%.(3)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氯化钙分布在竹炭的内外表面,两者结合良好.因此,利用竹炭环保、价廉等特性,开发新型的竹炭基复合干燥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图9参11  相似文献   
75.
电场作用时间对杨木胶合效应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聚醋酸乙烯乳液(PVAc)胶合杨木单板的试验,初步探索了电场作用时间与胶合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电场作用时间对胶合强度影响极显著;②对含水率为12%的杨木单板,使用PVAc(固体含量为17%,20℃时的粘度为60Pa·s)为胶粘剂,单面涂胶量为185g/m2,在室温(17~24℃)加压(045~085MPa)10h,上、下垫板间30V的电势差从加压后1~4h起施加,板材胶合强度最理想。  相似文献   
76.
为了拓展竹展平板后续加工应用,对毛竹筒高温软化前后及展平板的显微构造及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观测与测试。结果表明:竹材软化后的薄壁细胞变形较小,展平后的薄壁细胞变形较大。对比原竹材与展平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展平板的密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比原竹材增大4.40%和6.76%,静曲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拉强度分别降低4.35%、4.32%和20.52%。除顺纹抗拉强度指标外,其他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在展平前后变化不大,基本不影响其后续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7.
为开发竹柳的固体能源利用价值,采用一体化程控高温炉(SXC-1.5-10C)对不同树龄竹柳进行工业分析,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对不同树龄竹柳进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的竹柳,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灰分含量和固定碳含量降低,挥发分含量增高,燃烧发热量降低;(2)不同树龄竹柳热重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分为脱水阶段、挥发分释放与燃烧阶段和固定碳燃烧与燃尽阶段;(3)4年生竹柳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最低,分别为280.2℃和567.7℃,可燃特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大,分别为5.2×10~(-4)℃-2·min~(-1)和33.6×10~(-7)℃~(-3)·min~(-2),燃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8.
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夏蜡梅种群的遗传分化,保护和恢复夏蜡梅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的5个夏蜡梅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2个引物对夏蜡梅5个种群10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8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7.31%,平均为25.03%.夏蜡梅总Shannon指数(I)为0.268 9,平均为0.148 8;总Nei指数(h)为0.174 5,平均为0.102 8.P、I、h均表明夏蜡梅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47.0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2.9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内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很明显.夏蜡梅种群间基因流较低,为0.717 3,显示夏蜡梅种群间的基因流动部分受阻.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 1,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种群聚在一起.夏蜡梅种群间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微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竹炭的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更深入了解竹炭产生远红外线特性.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辐射测量仪,对竹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①竹炭具有较高的法向比辐射率,在8.00~25.00μm范围内,测试温度25℃时,竹炭法向比辐射率为0.888-0.904。(参竹炭红外吸收与维恩定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室温下红外吸收峰主要集中在8.00-14.00μm,处于人体极为有利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③在炭化温度为700~1100℃时竹炭的红外辐射率基本相同:不同竹龄的竹炭红外发射率有差异.这主要与竹炭本身的化学组成成分有关。竹炭在保暖、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图2表1参18  相似文献   
80.
2种广东丛生竹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小叶龙竹和马来甜龙竹2种丛生竹,在砖土窑设备中炭化制取竹炭。测试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能,进行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吸附特性试验,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2种丛生竹炭的基本理化性能差异不明显,但小叶龙竹炭比表面积是马来巨竹炭的3倍,相差比较大。(2)2种竹炭对甲醛、氨、苯和甲苯都具有吸附功能,但吸附的回归方程不同,吸附效果小叶龙竹炭比马来巨竹炭好。(3)经电子扫描电镜观测2种竹炭的微观结构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