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17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3个稗草品种不同栽培密度和刈割次数对生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稗产量最高,哈尔滨大散穗和拉林锁链稗产量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位,其差异水平已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栽培密度分析表明,在285000 ~57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产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3个品种一次性刈割的产量均高于二次性刈割的产量;3个品种间的分蘖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优质高产小麦龙辐麦3号的最佳施肥量和经济效益,适宜的制粉工艺,麦谷蛋白高分子亚基的组成及其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3.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Visualfoxpro6.0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结合我省品种资源库的种质保存实际情况,对保存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十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别建立管理系统,实现对种质资源的保存、信息检索查询和应用,为农作物育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4.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定义及其特点;综述了空间环境中影响植物变异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方面发生的变化;综述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弄清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公路周边土壤及主要农作物玉米进行同步调查取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全量Cd、Cr、Pb、Cu、Zn、Ni、Hg、As含量和玉米各器官中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得出土壤中8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及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关联性。[结果]除Ni以外,调查区域土壤中其他7种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Pb、Hg的富集程度较高,但均未超过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尚好。比较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玉米的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出根〉叶〉茎〉籽粒。玉米籽粒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粮食标准,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除Cr与Ni之间为负相关外,其余各种金属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Cd与Hg之间,Cu与Zn之间呈现0.01水平显著正相关;Cd与Cr、Cu、Zn之间,Cr与Cu、Zn之间,Pb与Cu、Zn之间,Zn与Hg之间呈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分析玉米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相关性得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佳,只有Cd、Cu、Zn在玉米根系与土壤中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黑土区土壤质量尚好,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好,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佳。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同源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6.
通过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采集地块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创建数据库、地图生成等操作,并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杂草空间变异图,对苜蓿种植区域杂革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杂革种群空间变异图能够根据杂草种群相对多度的斑块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等特点,了解苜蓿人工草...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掌握半山丘陵区居民地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对居民地布局进行优化,为居民地规划和整理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地处长白山系半山丘陵区的海林市为研究区,结合TM、DEM影像等相关资料,分别从海拔、坡度、坡向、交通、水源五方面对居民地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特尔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权重并逐一打分,并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人文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搬迁型、保留型及发展型,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坡度的增加,居民点数量、面积逐渐减少,在北方地区坡向为正北向的居民点面积最少。交通、水源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根据优化方案确定搬迁型居民点148个,保留型居民点1632个,发展型居民点40个。  相似文献   
68.
为了客观评估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品质的等级,采用MATLAB中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苜蓿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随意可消化量(DDM)、采食量(DMI)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200个苜蓿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并采用不同的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传递函数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特征参数指标下,仿真评价苜蓿草品质等级的准确率达到99.6%,与人工评估结果相比,仿真结果更符合苜蓿草品质的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介绍已经开发建立的我国首个苜蓿草品质分级系统,有助于未来在苜蓿草市场中发挥其等级评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9.
基于GIS在苜蓿叶面积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积山  朱瑞芬  张月学 《草业科学》2012,29(7):1044-1048
简便、快速、准确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面积测量方法,对牧草作物冠层结构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CX 4623FH扫描仪获取苜蓿叶片300 dpi灰度图像,经R2V软件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利用VBA宏语言提取其面积和周长等信息。结果表明,GIS提取信息与参照物实际信息相比,测定叶片周长、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77%和1.68%,远小于叶面积仪器的测量误差(5%~15%),说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苜蓿叶面积测定是切实可行的。与其他叶面积测定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技术测定叶面积具有精确、简捷、数据批量化等优点,适于在科研领域和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盐碱化草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探讨盐碱化草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氮素的特征,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5种植物群落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2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含量人工苜蓿群落>委陵菜+苔草群落>羊草+野大麦群落>稗草+菖蒲草群落>谷莠子+虎尾草群落;0~3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人工苜蓿群落>委陵菜+苔草群落>稗草+菖蒲草群落>羊草+野大麦群落>谷莠子+虎尾草群落,其中苜蓿群落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36.452 mg?kg‐1;5个植物群落土壤C/N均小于15∶1,苜蓿群落的土壤C/N最小,只有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