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61.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林业科学调查过程中,能够保障整体的工作效果,但是无人机技术在林业调查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关人员要基于实际情况,全面地了解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内容,把握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保障整体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2.
果蝇是杨梅成熟采摘期最主要的害虫,为科学防控杨梅果蝇,寻求可以在杨梅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本研究于2021年5—6月进行了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防治杨梅果蝇田间药效小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对杨梅果蝇的防效随浓度增加而上升,600倍液(1.67×107·mL-1)为适宜剂量,施药后14 d两块试验地点防效分别达87.6%和92.0%,与对照药剂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2 000倍液(30 mg·kg-1)防效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具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杨梅果园果蝇防治,并能兼治杨梅卷叶蛾、蓑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可以在实际生产上替代、轮换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使用,延缓杨梅果蝇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3.
为比较不同全基因组选择方法估计肉牛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育种值的性能,本研究选用5种间接育种值估计方法(贝叶斯方法)、2种直接育种值估计法(GBLUP类方法)和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对同一尼洛尔肉牛群体的20K、80K、770K基因分型SNP数据和表型数据构成的数据集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进行了全基因组选择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KSNP数据集中估计育种值准确度最高的是0.258 5(Bayes B),80KSNP数据集中的最高准确度是0.260 8(Bayes Lasso和Bayes Ridge Regression),770KSNP数据集的最高准确度是0.270 4(Bayes Ridge Regression)。GBLUP类方法与贝叶斯方法的准确度接近,机器学习方法的育种值准确度最低。就运行时间而言,GBLUP类方法所需时间最短。综合比较,GBLUP类方法在本研究中表现出更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4.
为研究胚蛋注射25-OH-D3对雏鸭孵化性能、1~7 d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0周龄樱桃谷种鸭蛋200枚,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枚种蛋。在孵化第13.5天时,A组不做处理,B组注射0.2 mL 0.85%的生理盐水,C、D、E组分别注射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25-OH-D3溶液。出壳后,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7 d,计算每组的出壳率,测定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试验C、D、E组雏鸭的孵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4.79%、5.54%和3.37%(P<0.05)。试验C、D、E组对7 d雏鸭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D组3 d雏鸭的体重显著增加了13.19%,1 d雏鸭的体重显著提高了1.65%(P<0.05)。2)与A组相比,C、D、E组对雏鸭的胫骨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3)与A组相比,试验C、D、E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水平(P<0.05)。试验D、E组雏鸭血清中25-羟基胆钙化醇的水平分别显著提高了56.16%和40.16%(P<0.05)。试验C组雏鸭血清中磷的水平提高了22.20%(P<0.05)。4)与A组比,C、D、E组显著降低了雏鸭血清中的LDL水平(P<0.05)。C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LB的含量(P<0.05)。D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LP的活性和GLU的水平(P<0.05),E组显著降低了雏鸭血清中ALP和AST的活性(P<0.05)。C、D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ST的活性(P<0.05)。综上,胚蛋注射25-OH-D3可提高雏鸭的孵化率和免疫力,其最佳添加剂量为0.8 μg/枚,并促进早期发育,为后期发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这提示胚蛋注射25-OH-D3有利于促进雏鸭胚胎发育,并对雏鸭机体健康发挥潜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为了比较不同全基因组选择方法估计奶牛产奶性状育种值的性能,试验选用了3种贝叶斯方法(BB、BL和BRR方法)和3种机器学习方法(GB、RF和RKHS方法)分别采取3倍交叉验证(3FCV)、5FCV、10FCV和20FCV共4种分组方案对乳脂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3种性状进行10次独立运行育种值估计研究,同时比较不同方法所需运行时间。结果表明:20FCV验证方案所得育种值估计准确度最高;就每种性状而言,乳脂率的最高准确度是BB方法产生的0.881±0.005;产奶量的最高准确度是BL方法产生的0.804±0.008;体细胞评分的最高准确度是RKHS方法产生的0.773±0.007;育种值无偏性的优劣顺序与准确度的高低顺序一致。3种贝叶斯方法所需的运行时间较长,GB和RKHS方法所需的运行时间明显少于其他方法。说明BB、BL和RKHS方法分别在乳脂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6.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是指在 120 min 内不能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和吸收、但在大肠中能够被发酵的淀粉及其淀粉降解物的总称,具有预防糖尿病、改善肠道微环境、降血糖、降血脂和减肥等多种保健作用,引起农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已成为作物营养品质改良、健康食品研发的热点内容之一。依据其化学结构、来源和性质不同,RS 共分为 RS1、RS2、RS3、RS4 和 RS5 等 5 种类型。香蕉是世界贸易量最大水果和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为全球 20 亿人口碳水化合物来源。香蕉 RS 属于 RS2 类型,是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为膳食纤维的 RS。青香蕉果实富含 RS (>40%),远高于水稻(< 3%)、小麦(< 3.5%)和高直链淀粉玉米(< 22.4%)等作物,是功能性食物的直接来源。自 1982 年英国生理学家 Englyst 首次发现并命名 RS 以来,香蕉在 RS 颗粒形态特征、加工处理条件与络合反应对 RS 颗粒形态特征变化影响、积累和降解特点与果实品质形成关系、制备方法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水稻等作物相比,在涉及香蕉 RS 合成核心基因挖掘、转录因子调控核心基因表达影响 RS 合成分子机制、功能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对 1982 年以来香蕉 RS 在细胞学、生理生化、食品加工、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工作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的组建、签署、倡议的宗旨。加入“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的机遇期,工作框架,实现的目标及未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8.
发酵饲料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抗菌物质、有机酸等,可有效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增加适口性。本文对发酵饲料中应检测的一些指标进行阐述,旨在为发酵饲料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9.
为强壮发病杨梅树势,改良果实品质,选择3种有机肥,设置5、10、20 kg/株共3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作对照,利用滴水线沟施方法施入盛果期病树。结果表明,所有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2.5%~10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2%~15.3%,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3%~34.2%。复合微生物肥和(深圳)好阳光有机肥均显著增加了梢长,分别增加13.3%~15.4%和22.1%~34.7%,梢粗分别增加5.2%~12.5%和5.2%~19.4%,叶长分别增加10.3%~11.8%和1.4%~5.7%,叶宽分别增加8.0%~14.6%和1.7%~10.5%。另外复合微生物肥3个处理还显著增加单果重6.0%~8.0%,显著降低果实硬度4.1%~9.6%。表明有机肥对杨梅衰弱病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改良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产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努比亚山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将36只2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17.06±0.65) kg]相近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组(饲喂基础日粮+0.5‰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C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益生菌制剂),每组12只。各组山羊每天在07:00和18:00各饲喂1次,试验期为70 d。在饲养试验结束当天09:00,每组随机选取4只体重相近的羊只称重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检测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C组山羊背最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试验A组(P<0.05);试验B、C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低于试验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到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试验B、C组组氨酸含量高于试验A组,其余氨基酸(除赖氨酸、天冬氨酸外)含量均低于试验A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4种脂肪酸,其中除试验B组的二十碳三烯酸(C20∶3n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A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脂肪酸含量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