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61.
 将12窝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新生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17、21、28和35日龄断奶后,测定断奶前后胰腺组织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食糜及粘膜中胰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比活和总活性。结果为:哺乳仔猪在断奶前胰腺糜蛋白酶活性保持较高水平,22日龄达到最高值,29日龄时明显下降(P<0.05)。而仔猪断奶后12h各组胰腺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比活均显著提高,较同期哺乳仔猪高,随后降低,且在断奶后2~3周内均保持较低水平。18至50日龄间,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胰腺中糜蛋白酶总活性在哺乳期和断奶后并没有随胰腺重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哺乳期空肠中糜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模式与胰腺的大体一致。若断奶日龄早于28日龄时,断奶后1周空肠中糜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而28、35日龄断奶,断奶后这两种酶的活性不受影响,而且断奶日龄越早,降低后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越长。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的变化情况基本与空肠相似,但是回肠中却没能有规律地反映糜蛋白酶活性与日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不同断奶日龄仔猪血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断奶日龄仔猪血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试验设17日龄断奶、21日龄断奶、28日龄断奶、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窝,定时采血。结果表明,17、21日龄断奶组仔猪血糖浓度显著低于35日龄断奶组(P〈0.05),在断奶后2~3周时间内,以17日龄断奶组仔猪血糖浓度波动最大;4个不同断奶日龄组之间仔猪血清尿素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与35日龄断奶组比,17日龄断奶仔猪血  相似文献   
63.
鸡采食饲料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能量需要。鸡的采食量随其体重、日龄、生长速度、日产蛋量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鸡对饲料的摄入量与饲料中代谢能 (ME)水平成反比。因此 ,饲料利用率 (FE)将随高能日粮的增加 (降低 )而增加 (降低 )。但是 ,日粮中能量含量过高除了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最佳吸收外还将降低饲料摄入量 ,最后导致生长速度和产蛋量下降。因此 ,一种好的饲料应该为获得最佳饲料利用率而建立起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完全平衡。获得最佳饲料利用率的最适宜代谢能要比获得最佳生长速度和产蛋量的最适宜代谢能高。如果将饲料…  相似文献   
64.
65.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喂频率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来自于4头母猪的16头4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配对成8对,每对仔猪随机分配到每天饲喂6次组(M6组)和每天饲喂12次组(M12组),每组8头猪,每个配对内仔猪采食量保持一致,人工乳饲喂21 d。结果表明:1)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的末重,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胴体瘦肉率、背最长肌重和半腱肌重显著提高(P<0.05)。3)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与M12组相比,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核糖体蛋白S6(RPS6)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B型活化素受体(ACVR2B)和Ⅰ型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肌肉生长抑素(MSTN)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饲喂频率可促进胴体瘦肉沉积和骨骼肌生长,主要通过上调IGF1 IGF1R mTOR通途路下调MSTN受体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或唾液乳酸菌对预防急性腹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选取清洁级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平均体重(57.45±6.23)g]48只,随机分在4个组:正常对照组(C1组)、模型对照组(C2组)、酪酸梭菌组(T1组)、唾液乳酸菌组(T2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试验期共9 d,C1、C2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T1、T2组分别灌服酪酸梭菌和唾液乳酸菌。第8天开始除C1组外,其余各组灌服番泻叶制剂致泻,记录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试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采集血液及肠道样品。结果显示:1)灌服番泻叶后各组大鼠均出现腹泻。C2组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1组(P0.01);而与C2组相比,T1、T2组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C2组相比,T1、T2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且T1组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C2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C1组;而与C2组相比,T1组回肠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中,酪酸梭菌与唾液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番泻叶引起的大鼠急性腹泻,降低肠道通透性,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试验鸡不同季节、不同批次间内源总能的变异及其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共计12个批次测定鸡内源总能及其对饲料原料[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木薯干和木薯渣]真代谢能值的影响,每个批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将各季节内各批次内源总能的平均值作为该季节内源总能,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内源总能分别计算其对4种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2个测定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显著(P0.05),但3个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将测定季节内各个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数据合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该季48 h内源总能。2)对比3个季节间的48 h内源总能,秋季48 h内源总能(67.97 k J/只)极显著低于春季(83.07 k J/只)和夏季(79.90 k J/只)(P0.01),但春季和夏季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不显著(P0.05)。3)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与48 h内源干物质排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P0.01)。4)在玉米、玉米DDGS、木薯干及木薯渣4种饲料原料中,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最大变化量分别占饲料总能排泄量的7.36%~8.38%、2.68%~2.94%、7.92%~10.86%和3.53%~3.96%,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变异引起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变化范围为0.28~0.36 k J/g。由此可见,鸡内源总能在季节间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该变异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计算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饲粮磷水平对磷酸氢钙(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选用56头体重为(25.90±0.25)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DCP的基础饲粮,6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4%、1.28%、1.92%、2.56%、3.20%、3.84%DCP。使用全收粪法测定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随着DCP添加水平的提高,由差量法测得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呈二次上升的趋势(P0.1),具体表现为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回归法发现,生长猪饲喂低DCP饲粮后测得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显著高于饲喂高DCP饲粮(P0.05)。由此可见,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差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得DCP的全肠道真消化率;使用差量法测定饲粮原料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维持在接近磷需要量的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控制在低于磷需要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0.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发展,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愈发突出。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导致舍内微生物、粉尘、有害气体等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长期生长在低质量空气环境中,导致肉鸡气管炎、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多发,间接降低机体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加强研究舍内空气污染物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微生物、粉尘、氨气等污染物及其危害和应对措施,为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舍内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