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155篇
  144篇
综合类   1359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964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二体中国春作为母本与Orofen杂交。选择出所有类型的单体杂种F1植株,令其自交结实。在温室内(10-25℃)用秆锈菌小种21C3和34C2的单孢菌系分别接种鉴定各杂交组合的F2代苗期的抗性分离表现。对小种21C3,除2D和6D之外,其它单体类型和二体对照的F2代都符合抗病15:1感病的分离比例;对小种34C2,除2D之外,其它单体类型和二体对照的F2代都符合抗病3:1感病的分离比例。用Orofen与含有国际上已定位于2D和6D染色体上的已知Sr基因的品系(或品种)杂交。对小种21C3,Orofen与含有Sr5和Sr6的单基因系的杂交F2未分离出感病的植株;对小种34C2,只有与含有Sr6的单基因系的杂交F2代未分离出感病的植株。这表明,Or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Sr6,它兼抗小种21C3和34C2,分别提供0-1;1++x-和;1-;1++x-的抗性效应;而在6D染色体上携带抗病基因Sr5,它只抗小种21C3.控制0-;1-的侵染型。对无毒性的小种,Sr5对Sr6的抗病效应是上位的。  相似文献   
102.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燕麦(Avena fatua L.)原是我国北方春小麦及旱作冬小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但近几年来,野燕麦在本县稻麦两熟地区的发生逐渐加重,现已开始成为麦田新的杂草优势种群。为此,1990~1992年我们采用系统测定和大田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野燕麦与小麦之间的竞争力及其危害损失率测定的初步研究。一、内容与方法 (一)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力观察系统观察田分别设在泰县苏陈镇双河村和鲍徐镇新建村,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分别取杂草和麦苗各20株,考察其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 (二) 野燕麦发生量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野燕麦(Anena fatua L.)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地区的危害有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稻茬小麦田野燕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为综合防除提供依据。一、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 观察地点泰县苏陈镇双河村、鲍徐镇新建材。 (二) 研究方法 (1) 杂草田间消长动态:设两个播期,每块田定5点,每点0.11米~2,5天查1次,计数后拔除,直至停止发生。(2) 杂草生育期:野燕麦出苗后定20株,记载叶龄、分蘖、拔节期,抽穗期、落粒期,并与同期扬麦5号的生育进程比较。(3) 籽粒灌浆速度:以穗顶刚露出  相似文献   
104.
分别选用 2 4只 5月龄的河北细毛羊和德美 (德国肉毛兼用美利奴 )与河北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 ,按体重大小分成 3组 ,研究不同肥育方式对当地和杂种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放牧条件下 ,断奶羔羊适当补饲适量的精料能显著 (P <0 .0 5)提高日增重。试验结束后 ,分别选用 4只 8月龄的河北细毛羊和德美与河北细毛羊杂种一代肥育羊进行屠宰试验 ,比较不同肥育方式对当地和杂种肥育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补饲能极显著地 (P <0 .0 1 )提高胴体重。同时 ,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等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相似文献   
105.
几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6.
金柑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7.
108.
软化病病毒(FV)接种前后的光照条件对家蚕FV感染性产生影响的情况已报告过,这次报告是关于光照条件和FV感染性的关系,调查了不同蚕品种、不同照度及饲料(桑叶、人工饲料),得到的一些看法。 [方法]病毒接种以3龄起蚕为主,在桑叶上添食20小时。接种前后的饲育中光照条件,按全明、全暗以及8小时明、16小时暗等设置。病毒的感染性是从FV接种后第12天为止的发病蚕数,用Finny的概率法  相似文献   
109.
为保证肉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提高肉品质量,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予防由于食用猪肉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我们于工981年下半年对通化、海龙和辉南三个市县进行了肉类与肉类制品的理化学及细菌学方面的测定。现将测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为了了解植酸酶在包埋状态下酶活及酶性的变化,分别对酶的释放情况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上升(P<0.01),60min时达到最大值;而未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下降(P<0.01),60 min时达到最小值.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在30、40、50、60、70、80、90和10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残留的植酸酶活力下降(P<0.01).对于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7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仍保持在93%(P>0.05);当温度升高到80℃时,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才明显下降(P<0.01),不过在100℃时,仍能保持67%的酶活(P<0.01).对于未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6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明显下降(P<0.01);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仅有23%(P<0.01).通过在统一温度条件下,对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处理组的相对酶活的对比发现,在50℃以下时,二者差异不显著,当温度超过60℃时,包埋酶的相对酶活极显著高于未包埋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