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为探讨和面仪在新疆小麦品种加工新疆拉面品质评价中的作用,2007-2008年选用28个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和面仪参数与粉质仪参数及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粉质仪与和面仪参数关系密切,除吸水率、峰值高度外,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两种仪器测定面团特性的效果基本相同。和面仪参数峰值时间、8分钟宽度、8分钟面积与粉质仪稳定时间的对应关系最好,其次是峰值宽度,峰值高度与稳定时间的对应关系最差。和面仪、粉质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和面仪的峰值时间(r=0.634)、峰值宽度(r=0.399)、8分钟宽度(r=0.603)和8分钟面积(r=0.732)以及粉质仪的形成时间(r=0.497)、稳定时间(r=0.589)、评价值(r=0.582)等参数与新疆拉面感官评价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和面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指标显著的个数要明显多于粉质仪参数,说明和面仪参数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关系更为密切,和面仪完全可以在优质新疆拉面品种选育工作中用于面团特性的评价和加工品质特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62.
新疆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lu-A3、Glu-B3位点上的17个STS标记检测了185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以Glu-A3c、Glu-B3a和Glu-B3j亚基为主,其分布频率分别为64.86%、22.70%和17.84%。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在Glu-A3位点上均以Glu-A3c亚基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63.30%和67.11%;在Glu-B3位点上,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分别以Glu-B3j和Glu-B3a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22.02%和26.32%。新疆冬、春小麦农家品种亚基类型较少,冬小麦农家品种仅有5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i为主),春小麦农家品种有10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d为主)。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亚基类型丰富,冬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i为主,分布频率为12.84%和6.42%;春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为主,分布频率为17.11%和6.58%。冬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45.87%和18.35%;春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a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36.84%和18.42%。  相似文献   
63.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研究其 CAT,POD 和 SOD 活性变化,分析梭梭生境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在天然样地、交错带样地、人工样地中,交错带样地细菌和放线菌含量最高,说明该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活跃.从人工梭梭到交错带梭梭再到天然梭梭,POD 活性没有显著变化,CAT 和 SOD 活性逐渐降低,说明人工种植的梭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该区域干旱环境,并逐渐转化为天然梭梭.通过研究发现,人工种植梭梭对梭梭群落恢复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三种异形叶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3个不同干旱程度样地中胡杨的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3种异形叶为试材,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3种异形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指标,应用叶绿素仪对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下胡杨不同叶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异形叶Pn和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Gs日变化除披针形叶为单峰曲线外,卵圆形和锯齿卵圆形叶为双峰曲线,而C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Pn呈负相关;Pn、Gs、Ci、Tr在各时间点的均值大小均为卵圆形锯齿卵圆形披针形叶。3种异形叶的Pn、Gs、Ci日变化最大值大小均为123号样地,且Pn在3个样地间差异显著,Gs和Tr在1和3号样间差异显著,而Ci只有锯齿卵圆形叶的1和3号样地存在显著差异。样地间3种异形叶SPAD的变化趋势与Pn、Gs、Ci、Tr的基本一致,且各样地间差异显著。表明干旱胁迫可显著影响胡杨的光合特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且3种异形叶中,锯齿卵圆形和卵圆形叶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5.
作物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作物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简称G× E,下同)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分析方法给予了综述,在充分比较了几类方法优缺点的同时,特别推荐了非线性方法中的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法、模式分析法以及GGE叠图法,这三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分析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通过对莫索湾地区2种土壤类型(风沙土和灰漠土)中的优势短命植物生物量、养分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土壤因子进行测定,阐明短命植物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及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土壤的pH值、速效钾(Soil available potassium,SAK)含量等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灰漠土中植物总生物量(Total biomass,TB)、全氮(Plant total nitrogen,PTN)含量、N∶P等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P<0.05);灰漠土中植物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Apparent electron transfer rate,rETR)极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P<0.01);土壤与植物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土壤SAK与植物TB、最大荧光(Maximum fluorescence,Fm)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T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土壤对短命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灰漠土为短命植物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