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992年 4月份某畜禽良种场育肥猪暴发一种急性高热性疾病 ,发病率 71.4%,死亡率 10 .7%。经综合诊断确定为猪链球菌与鞭虫混合感染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剖检变化1992年 3月该场从江阴引进苗猪 80多头 ,4月中旬该批育肥猪首先发病 ,而后波及到其他猪舍 ,猪突然发病 ,体温升  相似文献   
12.
13.
东辽县自2000-2003年遭受持续干旱以来,造成水田大面积缺水,水稻减产,部分水田被迫陆续改种了旱田。到2003年水改旱面积达到5000ha,占灾前全县水田面积8333ha的60%。水改旱地块,由于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整地质量差,播种晚,苗情普遍不好。到了夏季雨量集中时,出现内涝,造成大面积减产、绝收。特别是2005年,遭受低温、多雨、寡照等自然灾害,全县涝洼地绝收面积1666ha,玉米平均4500kg/ha面积达3333ha,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15.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遗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测表明中国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掌释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互不密切(r=0.157),两本材料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方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料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夫性系BD和FL的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I)、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的抗感互作变量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以解释总变量>85.0%为界,提取出8个主成分因子,组建了以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0个品种(系)组成白叶枯病菌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这些寄主分别为IRBB10(Xa10)、IRBB4(Xa4)、GDBB23(Xa23)、IRBB5(xa5)、IRBB7(Xa7)、IRBB21(Xa21)、IR24(Xa18)、IRBB13(xa13)、IRBB3(Xa3)、金刚30;新鉴别寄主可将954个测试菌株划分为55个致病型,对测试稻区的白叶枯病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力。基因聚合联合抗性分析表明,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对病菌的抗性频率有一定的提升,不同抗病基因对测试菌株的抗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监测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趋向多样化,毒性分化明显,强毒菌系Ⅸ型菌在部分稻区已上升为优势致病型,侵染xa5、Xa7Xa23等广谱抗性基因的菌株有上升趋势;抗病基因聚合可拓宽品种对病原菌系的抗性谱,是培育广谱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建立与应用可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精准监测以及田间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桑树夏季建园的方法”发明专利技术,即实生桑苗的根系处理与适时嫁接、嫁接体的防腐措施和温床保护、对嫁接体加工营养土球、嫁接体育苗、桑树夏季建园与管理等操作技术规程和注意事项.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桑树嫁接体的成活率和“分叉苗”夏季移栽的成活率(90%以上),能确保夏季一步建园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每年因各种疾病而死亡的生猪约占养猪总数的10%,死亡猪中约80%以上为未成年猪。仔猪刚出生,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健全,尤其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很弱,在母源抗体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正是仔猪死亡最高危险期。引起仔猪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营养因素、环境变化外,感染疾病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主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淡水鱼虾保活技术的研究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导青虾、淡水鱼保活技术及其研究方法、途径等概况,总结了试验的结果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