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150g/hm2,水稻破口前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水稻穗瘟防效最高;水稻破口前1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稻曲病防效最高;各时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均较好。防治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年份,以水稻破口前5~7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3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10~15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  相似文献   
92.
檀根甲  李淼  江彤  孙俊铭 《植物保护》2010,36(5):113-117
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以及给水稻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安徽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6个早稻品种为材料,自然诱发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6个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可初步分为高抗、中抗和中感3个类型。其中高抗品种为‘Z7333’、‘Z7332’、‘YK19’、‘中香1号’,中抗品种为‘中早33’、‘浙辐001’、‘中早25’、‘优04-309’、‘Z5320’、‘早籼788’、‘早籼2430’、‘中基2号’、‘Z04-309’、‘Z04-113’、‘Z5317’,中感品种为‘浙辐203’。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16.95%的基础上,调查了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条纹叶枯病发病率(y)与灰飞虱虫量(x)的线性方程为:y=6.001 4+0.021 6x(R2=0.989 3*)。以离田埂距离x为自变量,发病率y为依变量,组建病害梯度曲线模型为y=0.636 103+43.557/x(R2=0.996 8)。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对猪手工克隆(HMC)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0、25、50、75和100 nmol/L)VPA处理猪HMC重构胚对后期胚胎发育率、内细胞团数和组蛋白乙酰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0、75 nmol/L VPA处理组HMC重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0、25和100 nmol/L VPA处理组(P<0.05);与0、25、75和100 nmol/L相比,50 nmol/L VPA处理组能显著提高囊胚内细胞团细胞数(P<0.05),囊胚阶段VPA处理组的组蛋白H3K14乙酰化(AcH3K14)水平高于空白组和孤雌激活囊胚。因此,应用VPA处理可提高猪HMC重构胚胎分裂率、囊胚率及增加内细胞团细胞数,提高了猪HMC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94.
为检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以当地常用的防治药剂作为对照,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在2014年安徽庐江试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较重的情况下,于小麦初花期施第1次药,7 d后施第2次药,至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不同用量处理的病穗防效达65.49%~91.45%,病指防效达70.38%~92.66%。其中,600、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36%多·酮悬浮剂2 250 mL/hm~2处理和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600mL/hm~2处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达27.83%~35.94%,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95.
50%二.苄.异WP在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用药量1050-1800g/hm^2,施药后45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达91%以上,高于对照药剂42%噁草.丁草胺EC1500mL/hm^2、33%二甲戊乐灵EC1800mL/hm^2、50%异丙隆WP750g/hm^2、10%苄嘧磺隆WP375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50%二·苄·异WP在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施药,其经济有效用量为1050g/hm^2。  相似文献   
96.
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探讨了新型杀虫剂四唑虫酰胺通过秧盘用药、茎叶喷雾等方式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以期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g/L四唑虫酰胺SC在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茎叶喷雾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同时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很好的兼治效果.二化螟枯心危害定型后,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对二化螟枯心防效达94%以上;第2次用药14d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达97%以上.另外,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秧盘用药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防治二代二化螟在卵孵盛期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14d;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施药1次;施药剂量为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  相似文献   
98.
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是模糊相似方法中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预测年份各相似因子的数值(固定样本)与历史上各年度相应值的离差均方比综合评价固定样本与历史样本在多因子水平上的相似程度,估计预报量的等级;该方法与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相比,具有计算量小、对相似因子无排斥性、结果准确等优点。我站1991、1992连续两年使用该方法预测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测结果与实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99.
应用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7月中、下旬的4个气候因子作为相似因子,应用离差均方比相似分析法预测1991、1992年双季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预测结果和实况完全相符,为双晚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油菜菌核病田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本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解本病田间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取样方法,我们于1990年5月病情稳定期,选取栽培管理条件好、长势均匀的油菜田10块。每块田连查1000丛,逐丛调查病株数和各病级数,将结果记于方格纸上。将所得调查资料,经采用扩散系数、种群聚集指数、Iwao 法等6种方法统计分析,均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