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世鹏  孙俊铭  韦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5-126,134
36%草除灵.精喹悬浮剂在移栽油菜田使用,可有效地防除看麦娘、罔草、繁缕、雀舌草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用药量900mL/hm2,施药后120d对总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仍分别达85.44%、85.18%,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草除灵悬浮剂900mL/hm2、5%精喹禾灵乳油900mL/hm2和人工除草的防效,增产效果明显。36%草除灵.精喹悬浮剂在移栽油菜6~8叶期、杂草2~4叶期施药,其安全、经济有效用量为900mL/hm2。  相似文献   
62.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相似文献   
63.
安徽省庐县自 1996年推广 50%二氯喹啉酸 WP防除直播稻田稗草以来,稗草危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该药对千金子效果不好,导致近年直播稻田千金子发生量迅速上升,已成为影响直播稻田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防除直播稻田千金子,我们引进了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千金 10% EC,进行了防除直播稻田千金子、稗草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庐江县汤池镇直播稻田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白土田,质地中壤, pH5.0,有机质含量约为 1.43%。 1.1直播早稻、中稻田千金子及稗草防除…  相似文献   
64.
几种药剂防治三化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1年在三化螟重发区安徽省庐江县进行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 ,防治 2代三化螟药剂和剂量为40%氟虫腈·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1350g/hm2、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45%杀虫双可溶性粉剂喷雾和毒土撒施各1650g/hm2、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g/hm2,各施药 2次 ,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100.0%、100.0%、95.0%、78.2%和 92.9%。防治3代三化螟喷雾 1次 ,设 30%杀·锐可湿性粉剂 750、1050、1350g/hm2,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1.3%、85.4%和 89.4% ,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 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900g/hm2。各处理保苗效果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 ,未发现对水稻有药害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德保猪手工克隆胚胎(HMC)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摸索SAHA的适宜处理浓度[0(对照),1.0,2.5,5.0,7.5,10.0μmol/L]和时间(0,6,12,24 h);之后分为4组,SAHA组、体外受精(IVF)组、孤雌激活(PA)组、对照(HMCC)组,分别在体外发育的1细胞期、2细胞期、4细胞期、囊胚期收集胚胎,在相同时期下比较各组胚胎组蛋白H4K8乙酰化(Ac H4K8)水平差异和相关基因(HDAC1、HAT1、ASF1A、OCT-4)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7.5μmol/L SAHA处理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12 h囊胚率显著高于0 h(P0.05);所以适宜处理浓度为7.5μmol/L,适宜处理时间为12 h。在1细胞期、2细胞期、囊胚期,SAHA组Ac H4K8水平接近IVF组水平(P0.05)。在囊胚期,SAHA组HDAC1基因相对表达量接近IVF组(P0.05);在囊胚期,SAHA组OCT-4基因相对表达量接近IVF组(P0.05)。说明SAHA可以使HMC胚胎Ac H4K8水平接近IVF水平,并纠正克隆胚胎乙酰化的异常,从而提高克隆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66.
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特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归纳了安徽省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分析了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大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964年以来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相对于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分别为高、低、平、高水平,总态势近于“U”字形。当前褐飞虱发生特点主要有迁入虫源早、迁入量大,种群增量大,危害时间长,危害世代多,危害面积广。回升和暴发可能的原因包括水稻品种、作物布局和栽培措施改变,秋季气温升高,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下降,以及农民防治组织缺乏。防治对策强调改进虫情测报、适时早治、适当多治、选用正确药剂、改进施药方法,并建立健全基层防治组织。  相似文献   
67.
试验结果表明: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用药量达324.9g/hm2以上时,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5%时)第1次施药,7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可达84%以上,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WP412.5g/hm2、80%多菌灵WP1200g/hm2防效相近.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使用量为324.9~354.3g/hm2.  相似文献   
68.
为了验证"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品种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2019—2020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以中籼杂交稻、单季晚粳稻和粳糯稻等类型为试验对象,采用插秧机加装同步喷雾设备,开展"插喷同步"控草技术试验与示范.无论是粳稻、糯稻还是中籼杂交稻,"插喷同步"控草技术的应用效果一致.其中每667 m2用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控草效果最好,插秧后15 d总草株防效达98.4%,插秧后30 d总草株防效仍达94.5%,明显优于药剂其他剂量和常规"2封"技术;对水稻幼苗安全性好,在该地中籼稻田,节本省工1240.5元/hm2,增产487.5 kg/hm2,增收1317.0元/hm2.机插同步喷施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效果佳,可解决机插秧稻田主要杂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可望作为庐江县机插秧稻田除草的主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9.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气候条件是决定病害流行轻重的主导因素。本文选取与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关系密切的4个气候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应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报体系。根据该预报体系,对1980~1990年回报历史符合率达90.9%,对1991~1993年3年预测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70.
20 0 3年庐江县棉田斜纹夜蛾大发生 ,幼虫始发期较 2 0 0 0~ 2 0 0 2年早 10~ 2 2d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食料丰富 ,气候条件适宜 ,自身繁殖能力强、食性杂、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工作不到位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