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将烟草立枯病病菌菌株TRs-5接种于烟草云烟87的不同部位,观察其发病效果。研究了菌株接种体在不同接种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发病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其与稻纹枯病病菌菌株RRs08-22-2接种于水稻品种中优679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Rs-5既能侵染烟草幼苗近地表的茎基部,导致其发病,也能侵染烟草成株苗叶面形成坏死病斑。在温度28℃环境下接种比在20℃的导致发病更严重。用培养2 d的菌丝体接种比培养4 d的导致更大的病斑。在寄主烟草上,菌株TRs-5比菌株RRs08-22-2的致病力强,但在寄主水稻上,菌株TRs-5比菌株RRs08-22-2的致病力弱。初步发现这2个病菌与2个寄主之间存在致病专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2.
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群,从广西发病烟草植株上分离了2株烟草立枯病菌菌株和3株靶斑病菌菌株。经形态特征和细胞核染色观察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于多核立枯丝核菌。依据供试菌株与标准菌株的菌丝融合反应,发现广西烟草立枯病菌和靶斑病菌均包含AG-2和AG-4两个菌丝融合群。进一步分析5个菌株的r DNA-ITS序列,初步明确这2种病原菌包括AG-4 HG-I和AG-2-2 IIIB 两个菌丝融合群,与菌丝融合反应分析结果相吻合。首次在国内从烟草靶斑病组织上分离到AG-2 和AG-4 融合群。  相似文献   
133.
探讨了产地及施肥对大宁烟叶产量、品质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种植的大宁烟产量显著高于原产地的产量,而烟叶的评吸质量及钾、烟碱、粗蛋白、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等含量与原产地种植的烟叶相当;稻田种植的大宁烟无青枯病危害,而旱地种植的大宁烟青枯病发病率高达88.8%;以鸡粪代替桐麸施用后,烟叶产量、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变化不显著;施用相当于原产地60%的肥料,烟叶的品评质量及水溶性糖含量、糖碱比、糖氮比更接近原产地烟叶。可见,稻田种植是异地扩种大宁烟的可行途径,而以鸡粪代替桐麸并施用原产地60%用量的肥料,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34.
为降低烟蚜对烤烟的为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烟叶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自2014年以来,广西烟草公司引进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并开展本地化技术研究。从烟蚜发生规律、技术原理、技术措施、推广应用4个方面阐述了广西烟区烟蚜茧蜂防治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为该技术在大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5.
对桂林市2018~2021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利用量、利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各类综合利用方式在桂林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6.
为了灌耕灰漠土合理施用磷肥,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施磷(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一次性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一次性滴施(APP-D)6个处理,研究磷肥品种和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显著降低,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MAP-D和APP-D)的5~1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呈现增长的趋势。不施磷处理灌耕灰漠土中无机磷以Ca10-P和O-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94%和23.76%。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高0~20 cm土层灌耕灰漠土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以及Ca2-P、Ca8-P、Al-P、Fe-P的比例,但以上含量和比例在三者之间(TSP、MAP-B和APP-B)均无显著差异。与MAP和APP基施处理相比,二者一次性滴施处理只显著提高灰漠土 0~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和Ca2-P、Ca8-P的比例,显著降低Ca10-P的比例,提升了0~5 cm土层的供磷能力。综上所述,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升了0~20 cm土层的供磷能力,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仅显著提升了0~5 cm土层的土壤供磷能力,因此生产实践中建议选择价格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基施。  相似文献   
137.
正禹州市地处伏牛山余脉豫东平原过渡带,全市面积97.4 km~2,山、岗、平地各占1/3,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适中,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11种优势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尤以红薯"三粉"(粉面、粉条、粉皮)、中药材为禹州的农业名片,享誉10多个省、市,为禹州市农业走出去、壮起来和农民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发展现状红薯自清朝道光年间引入禹州种植以来,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  相似文献   
138.
灯盏花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灯盏花的15对性状间存在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关系,其中灯盏乙素含量与单株干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他10个农艺性状间均无相关关系;单序种子数、单株分枝数和基生叶宽对单株干重有较大的直接正向效应,而种子千粒重、花序直径和单株花序数则对单株干重有较小的直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9.
三波长—紫外光谱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采用三波长-紫外光谱法测定黄芩中的总黄酮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使本底漂移,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且消除了由于吸收池不洁净或不完全配对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实验结果,变动系数小于0.69%(n=9),其回收率为96%~103%,证明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同时在微型计算机的控制下,操作也简便易行,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0.
Leptin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参与调节脂肪代谢。Leptin还与繁殖、青春期发育有密切关系。Leptin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三种途径调节机体脂肪沉积。细胞因子、激素、体脂等都会影响Leptin的表达及含量。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对畜牧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