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提高蓝莓出汁率和果汁中花色苷含量,以酶的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的添加量为对象,研究其对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对各因素的依赖关系,并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高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4.5℃,酶的添加量4.8‰,在此条件下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0.95%和44.94 mg/L。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提高西兰花副产物茎的利用率和西兰花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对低盐和低亚硝酸盐西兰花茎泡菜发酵工艺进行研究。以具有优良降解亚硝酸盐功能和发酵性能的植物乳杆菌SD-7为发酵剂,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西兰花茎泡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茎的发酵最佳条件:发酵温度为23℃、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6 d,发酵的西兰花茎泡菜口感脆嫩、色泽纯正、开胃解腻、有浓郁的乳酸发酵香气。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兰花茎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以兔眼蓝莓(品种名为灿烂)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腐败蓝莓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考察肉桂醛、柠檬醛、牛至精油、香芹酚和丁香酚等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为1株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1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3株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和1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经致病性试验确定链格孢霉为主要病原菌。牛至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链格孢霉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37 mg/L。  相似文献   
54.
初步研究肉桂醛对生鲜湿面中霉菌的气相抑制作用,从生鲜湿面中分离纯化出6种优势腐败霉菌,1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将2种青霉属的霉菌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3种曲霉属的霉菌鉴定为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阿姆斯特丹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和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1种毛霉属的霉菌鉴定为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肉桂醛采用气相扩散法和固相扩散法测定时均对生鲜湿面中的霉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的菌种对肉桂醛的敏感性较毛霉属菌种高。将肉桂醛置于生鲜湿面包装袋的密闭空间内,通过其自身的挥发性来抑制霉菌的生长,经气相浓度为200μL/L的肉桂醛处理后可将生鲜湿面在28℃下贮藏的货架期延长35 d,说明肉桂醛具备开发成为一种气相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5.
双酶水解制备黑莓澄清汁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黑莓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保持黑莓特有的营养成分,选用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进行处理,探讨两酶联合使用对黑莓汁的澄清效果。以出汁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论:结果表明:加酶量(0.05%~0.15%)对黑莓出汁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温度(40~50℃)和酶解时间(2.0~3.0 h)影响不显著(P>0.05);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与果浆复合酶酶活比为1︰1,加酶量0.13%、酶解温度42.6℃、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出汁率为79.5  相似文献   
56.
温度、pH值和光照对蓝莓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对蓝莓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色苷在酸性介质中保持其本色——红色,而在碱性介质中则相对较不稳定;蓝莓花色苷在自然光直射下褪色较快,在避光条件下褪色相对较慢;蓝莓汁中的花色苷在60℃以下的热稳定性较好,加热4 h后,其花色苷残留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7.
为了生产高品质蓝莓复合饮料,采用混料设计研究配方中4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对蓝莓复合饮料感官质量的影响,建立各成分配比与产品感官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考察了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试验获得蓝莓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31.30%蓝莓汁,13.29%梨汁,7.95%果葡糖浆,47.46%饮用水。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黑莓汁中的花色苷在不同pH值(pH 2.0,pH 3.0,pH 4.0)和不同温度(70℃、80℃和90℃)处理下的热稳定性,并测定了花色苷热降速率(k),半衰期(t1/2)及热降解活化能(Ea).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检测了黑莓汁花色苷热降解过程中组成成分的变化,并研究其降解机理.热降解动...  相似文献   
59.
为优化蛹虫草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采用菌体生物量和腺苷含量作为响应值,运用JMP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研究糖蜜、VB_1、玉米浆干粉、(NH_4)_2SO_4、MgSO_4和CaCl_2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分析显示,极显著影响蛹虫草深层发酵生物量和腺苷含量的关键因子为糖蜜、玉米浆和硫酸铵(P<0.01),且在实验范围内与响应值均呈正效应;VB_1是影响生物量和腺苷含量的显著因子(P<0.05);氯化钙仅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23 5<0.05),而对腺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95 5>0.05);硫酸镁对2个响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0.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弱后酸化乳酸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剂量为60、80、100 kR的60Co-γ射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G4进行诱变处理,根据突变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酸特性筛选出G4-1、G4-2、G4-3三株弱后酸化乳酸菌。此3株突变菌在酸奶的贮藏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弱后酸化特性,在4℃和10℃下贮藏25 d,酸奶的pH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