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8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为探讨江淮地区机插双季早稻适宜的肥料运筹模式,以常规早稻品种‘浙辐203’为材料,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3种肥料运筹模式(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高产推荐施肥和控释复合肥施肥)对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和茎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模式的平均实际产量达8201.7 kg/hm~2,且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和控释复合肥施肥模式在每穴有效穗数、公顷有效穗数、理论产量上均显著大于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模式,在千粒重上均显著小于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模式。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可改善双季早稻机插的群体结构,在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并减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下降速率,促进生育中、后期主要器官内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提高水稻群体的光合速率,增加群体生物学总量而达到增产。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可作为江淮地区机插双季早稻获得高产的适宜施肥技术模式,对控释复合肥施肥模式进行工艺改进,也可有望成为该地区机插双季早稻高产的一种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筛选南烛叶中乌饭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研究乌饭色素应用环境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色素溶液吸光度为考察指标,以料液比、温度、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南烛叶中乌饭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乌饭叶中乌饭成分在酸性条件、碱性条件、室温和热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当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温度85℃、时间9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南烛叶乌饭成分在蒸馏水和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短时稳定性,而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很差。[结论]南烛叶中乌饭成分宜在中性和室温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33.
134.
张勇  周兵  刘洪  敖方源 《农业工程》2016,6(2):22-23
介绍了重庆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创新的农机化技术,包括地块整理整治技术、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新型蓄水循环养鱼技术和沼渣沼液机械化抽排循环利用技术。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南方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实现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幅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周兵 《农技服务》2007,24(8):72-72
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技术应根据水稻的需肥特性、稻田土壤肥力状况、目标产量来确定水稻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6.
研究遮光对彩叶植物虎舌红和常绿植物紫金牛的叶绿素荧光光化学效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遮光90%处理外,虎舌红和紫金牛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PSII)均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遮光处理提高了它们的光化学效率。虎舌红在不同遮光处理下30 d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光抑制现象;而紫金牛只在遮光35%时存在光抑制现象。在相同遮光强度下,虎舌红的Fv/Fm值低于紫金牛的。表明虎舌红的适宜光照条件为遮光75%。  相似文献   
137.
提出一种由3自由度平动并联机构和放大机构组成的新型并串联复合机器人.为了减小负载变化以及机构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对3自由度并串联复合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Lyapunov方法的鲁棒控制器,并证明了这种鲁棒控制器能够保证事实稳定.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明显改善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38.
文章立足深入调查了解而取得的云南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初级资料,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现取得的主要成效有认识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等;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建设体制、机制滞后及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产品高原特色与品牌创立乏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9.
王国通  宋明钰  杨征敏  周兵 《核农学报》2022,36(10):2027-2034
为开展除草剂氟噻草胺在我国的登记代谢试验,本研究以4-氟[U-14C]苯胺为同位素原料,经还原胺化、缩合、取代、水解和醚化五步放化反应获得N-(4-氟[U-14C]苯基)-N-异丙基-2-((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2-基)氧基)乙酰胺(2,总活度201.65 MBq;比活度2 049.80 MBq·mmol-1;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均大于98%,总放化收率39%);以[14C]硫氰酸钠为同位素原料,经加成、水解、环化、重氮化和醚化五步放化反应获得N-(4-氟苯基)-N-异丙基-2-((5-(三氟甲基)-1,3,4-[2-14C]噻二唑-2-基)氧基)乙酰胺(3,总活度287.86 MBq;比活度2 042.40 MBq·mmol-1;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均大于98%,总放化收率14%)。两种标记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分析确认,质量指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PDA)、放射性薄层成像分析(TLC-IIA)、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FSA)和液体闪烁法(LSC)测定,均可作为放射性示踪剂。本研究结果为氟噻草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包括该除草剂在我国的登记代谢试验)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岷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岷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力,以修正的土壤侵蚀模型(RUSLE)为基础,实现该地区2000—2018年侵蚀定量评价,按照国家水力侵蚀分级标准将其分为6个等级,以斜率变化模型完成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实现其变化驱动力的探索。结果表明:微度和轻度侵蚀占据全域总面积的70%以上;近20 a内,全域土壤侵蚀整体得到了有效遏制,整体发展态势相对良好;植被覆盖度、降水和高程是驱动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改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植被度的驱动作用最明显;各因子间产生交互关系时,其协同作用均比单因子产生的驱动作用更明显。岷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格局差异显著,侵蚀总体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是驱动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