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为明确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和环境评价,2008—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荔枝上及土壤中施用后的消减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腈菌唑在荔枝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广东、广西两地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5天和2.8~3.1天。在有效成分为100mg/kg剂量下,施药3次,药后7天,腈菌唑在荔枝上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2mg/kg,建议其在荔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暂定为2mg/kg。  相似文献   
42.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中国南方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SSR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简便、稳定、DNA多态性高等优点.从ISSR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中国南方果树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作图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3.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4.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黄汉杰陈炳旭孙姒纫刘景梅欧阳林章(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广州510640)(广东省东源县船塘镇茶果办栗瘿蜂(DryocosmusruriphilusYasumatsu)是板栗的主要害虫,国内各板栗产区均有发生,广东省东源、阳山县的一些...  相似文献   
45.
嘧菌酯在芒果和土壤上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嘧菌酯在广东、云南试验点芒果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嘧菌酯在芒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芒果上的残留动态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芒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8~8.8d和2.3~8.3d,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芒果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  相似文献   
46.
 研究分析了23个东南亚和华南(广东)稻白叶枯病菌株在5个中国鉴别品种上的致病力反应。无论按病斑反应型或斑长平均值衡量,均可将这些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及Ⅴ等5个不同菌系群。其中以Ⅳ及Ⅴ群为强毒菌群,Ⅴ菌群能使抗病品种"IR26"丧失抗性,Ⅲ、Ⅳ、Ⅴ三个类型菌群在东南亚和我国广东省都存在。试验结果还表明了菌株间致病力、品种间抵抗力和菌株与品种间(Ⅴ×Ⅰ)的互作反应极显著,茵系的变异性是菌株与品种间互作的结果。试验结果还初步认为我国华南沿海籼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在致病力反应上较近似于东南亚。此外,由于Ⅳ菌群是广东地区的优势种群,同时毒性更强的Ⅴ菌群已经出现,因此在抗病育种的策略上,目前除仍以育成具Xa 4抗性基因品种为主外,从发展趋势看,必须及早考虑开发和评价具有抵抗Ⅴ菌群的抗性资源和选育相应的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47.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是防治卵菌纲真菌病害的高效、环保型杀菌剂,使用过程中无粉尘,对人体、环境和作物更安全,是新型的水分散性粒剂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000倍、800倍、600倍在荔枝挂果期施药3次后,对采收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89%~79.95%,对贮藏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1.39%~79.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的防效,近年作为替代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剂,已在广东及邻近省份的荔枝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25%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治丝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丝瓜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广东菜区严重危害丝瓜生长中后期的功能叶片,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必须进行药剂防治.2003~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治丝瓜霜霉病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丝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安全性高,25%阿米西达833倍施药3次的防治效果达到89.80%~91.9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安克可湿性粉剂1667倍和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33倍的防效,能够达到快速、有效地控制丝瓜霜霉病,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是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改进型新产品,是防治卵菌纲真菌病害的高效、环保新型药剂,使用时无粉尘,对人体、环境和作物更安全,是对环境友好型的新一代水分散性颗粒杀菌剂.田间花效试验和使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900倍、700倍、500倍在荔枝花期施药2次,对花期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3.35%~77.75%;在挂果期施药3~4次,对挂果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40%~79.93%,对贮藏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2.36%~75.24%,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的防效.其可作为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替代药剂,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示范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0.
广东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RAPD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上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对PCR的退火温度及反应体系中MgCl2、Taq酶、模板DNA质量等因子的优化,成功地建立了广东香蕉枯萎病菌RAPD分析技术,应用该技术对采集于广东主要病区的分别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18个菌株进行初步分析,电泳谱带显示,2个生理小种既有共同带又有各自的特异带,而同一生理小种内各菌株间谱带差异较小,说明该病原菌生理分化是具有其遗传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