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41.
鸭茅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16(44)正交设计对影响鸭茅SSR-PCR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适于鸭茅的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在15μL体系中各反应的最适合含量为:50ng模板DNA,240μmol/L dNTP,0.4μmol/L SSR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1.5μL 10×PCR Buffer,2.5mmol/L MgC12.PCR适宜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 s,52℃复性3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并对引物最适合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引物退火温度为48~52℃.同时选用100对鸭茅引物对4份材料进行扩增,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30对.用于鸭茅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2.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钾丰缺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全肥(施N、P、K肥)、缺磷、缺钾和不施肥的4个处理,初步探索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用坝上地区土壤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依次为<3.5、3.5~...  相似文献   
14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西南5省区的44份野生狗牙根及8份非洲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扩增总条带236条,多态性条带数20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2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69~0.929,平均GS值为0.7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可聚为5类;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了8个狗牙根生态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3.81%,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6.19%,表明这些抗源材料遗传差异较大,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4.
肥料和除草剂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组合“盖阔”或“速效”除草剂,对拔节末期老芒麦混施,结果表明,混施降低了杂草种类、单位面积杂草生物量,杂草占生物量比例;混施对老芒麦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2.42%(P=0.0006),29.98%(P<0.0001),25.93%(P<0.0001),“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盖阔27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增产效果明显;混施对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P=0.0009),“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速效75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种子增产显著;处理组分与生产性能指标的相关系数较低,肥料与除草剂共同作用导致了生产性能的差异性;混施可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肥和除草的双重效果,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5.
试验对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的用量和酶切时间、预扩和选扩过程中模板稀释倍数以及扩增引物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了Bassam法和Sanguinetti银染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UEcoRⅠ和MseⅠ这两种酶在37℃下酶切3 h,预扩模板稀释10倍和1.5 ng/μL引物进行预扩,选扩模板稀释20倍和2 ng/μL引物进行选扩,采用Bassam法进行银染,能够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为AFLP进一步在披碱草属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6.
介绍了DairyMod模型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刈割模式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生长速率、干草总产量进行模拟和验证。在输入牧草实际生育期和调整生理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当地气象观测站1991-2012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拟。通过收集四川省雅安7年和洪雅4年多花黑麦草的生产数据,运用多个统计指标对干草总产量的模拟进行检验。两地的生长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干物质总产量模拟值与实际值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和0.91,D值分别为0.94和0.58,RMSE分别为340和1132 kg·hm-2;NRMSE分别为2.3%和7.5%。模拟平均值比实测平均值分别高2.0%和4.5%,产量的高估可能是由于模拟施氮量大于生产施氮量而导致。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洪雅的生长速率和总产量大于在雅安,校准后的DairyMod对四川多花黑麦草的季节生产和总产量有较好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7.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8.
在重庆市缙云山、金佛山、歌乐山按不同海拔采集地瓜藤(Ficus tikoua)叶片,经氯仿浸提后采用柱层析技术分离正烷烃,并采用色谱技术分析其组分及含量,旨在分析地瓜藤叶表皮蜡质及其组成对生长环境的响应,为合理利用地被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瓜藤叶表皮蜡质中主要正烷烃为C18~C33,优势峰为C31和C29,不因环境差异而发生改变;短链烷烃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长链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均温与碳优势指数、总平均碳链长度及中长链烷烃相对含量nC25-33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中链烷烃相对含量nC21-24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地瓜藤样品可分为2类:采自海拔低于550 m的缙云山低海拔、歌乐山低海拔和歌乐山高海拔的地瓜藤聚为一类;采自海拔高于770 m的缙云山高海拔、金佛山低海拔和金佛山高海拔的地瓜藤聚为一类.说明地瓜藤可通过调节叶表皮蜡质正烷烃的合成,适应不同海拔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9.
以 “雅安”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为试材,研究不同的萘乙酸(NAA)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其生长发育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对扁穗牛鞭草的生长速度、产量及第一茬刈割时的株高影响显著,其中低浓度NAA对上述性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此外,NAA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上述各性状的互作效应显著,以NAA浓度200 mg·L-1,浸泡20 min处理后其生长表现最好,且增产效应持久,该处理为扁穗牛鞭草扦插繁殖最适宜的化学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50.
多花黑麦草DUS测定中SSR标记品种鉴定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多花黑麦草是具世界栽培意义的牧草,但因异花授粉特性,育种材料的频繁交流导致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传统农艺性状进行品种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高效、快速有效地鉴定品种对实现育种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辅助多花黑麦草品种DUS测试和品种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SR标记具有稳定性强、多态性高和共显性特点,对6个国审骨干多花黑麦草品种采用30株混合取样策略,每个品种以不同单株构成的30株混合样本量进行3次重复试验,以重复试验中至少出现2次的频率高的强带进行统计,从165对多花黑麦草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用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并采用30株单株样本扩增与30株混合样本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加之扩增结果的比对,进行品种的鉴定分析。【结果】利用13-07A、01-06D和15-08C引物对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30株单株和30株混合取样对比性分析表明,混合株的某些条带相对于单株条带更为明显,且条带数更多,但也易出现一些弥散带,单株扩增中出现频率在40%及以上的条带则会在混合样本中出现;3组混合取样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3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7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8.81%,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1,平均为7.15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6.35条,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71,有的引物虽多态性信息含量较低,但稳定性好,3组混合样本扩增结果几乎一致;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755-0.7552,遗传相似系数最大的为邦德和阿德纳,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的为长江2号和特高。在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5时可以将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安格斯1号、邦德、阿德纳、达伯瑞;第Ⅱ类是长江2号;第Ⅲ类是特高。20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可以直接进行6个品种的鉴定,而其余的引物只能鉴别其中的3个或4个,则可通过不同引物的组合提高鉴别能力。【结论】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多态性并非衡量引物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引物稳定性也是衡量引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单株取样法,采用混合取样法进行品种鉴定更为有效;筛选出的20对SSR引物可以明确区分供试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多花黑麦草进行品种鉴定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