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栽培措施下春小麦光合势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栽培环境中春小麦的光合性能,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条件下,对呼市、巴盟河套灌区春小麦全生育期光合势(LAD)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春小麦高产群体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孕穗至开花期。在适宜密度、氮磷钾肥适量配施下,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可达到21×10~4~22×10~4m~2·d/667m~2,且孕穗期后维持较高水平,约占总光合势的45%~55%,保证了籽粒形成期光合产物的供应,因此其经济产量也最高。可见,在春小麦的生产实践中,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使群体光合势大小及其发展变化较合理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马铃薯源的供应能力与库容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马铃薯茎叶和块茎增长过程有两个平衡期 :鲜重平衡期和干重平衡期。二者出现的早或迟、平衡值的高或低受密度和施肥调控 ,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了源库是否协调 ,也反映了源库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薯数 /m2 叶和薯重 /m2 叶可用来表示单位叶面积上负荷量和有效生产量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的数量与质量、库对源的调运能力、反馈及流的畅通程度 ;不同密度和施肥处理下 ,马铃薯产量随群体库容量和源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随库 /源比值的提高而提高。试验结果表明 :库 /源比值以 0 4 2 8为宜 ,此时 ,马铃薯品种底西芮的经济产量可达到 30 0 0kg/6 6 7m2 以上  相似文献   
63.
旱作马铃薯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4 16 A”设计方法 ,以对马铃薯生育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 ,以产量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内蒙古马铃薯旱作区 (呼盟、乌盟 )高产优化栽培数学模型 ,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 ,提出了我区马铃薯不同产区的综合农艺措施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4.
旱作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岭北、赤峰巴林左旗(林东)两个典型旱作区设置试验,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间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产优化栽培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出苗至拔节(出苗后30d内)为指数增长期;拔节至乳熟期(出苗后31~65d)为直线增长期;乳熟末至完熟期(出苗后65~80d)为缓慢增长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生产上,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氮、磷、钾肥适量配合施用,可延缓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速度的下降,促进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实现春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5.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同化产物的主要流向依次是:叶片、地上茎和块茎;全株干物质积累是构成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干物质的分配方向是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促进营养器官的迅速建成和光合产物的合理分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66.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不同旱作区春小麦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不同旱作地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方案。即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和基本苗在呼盟地区分别为4.02~4.70 kg P_2O_5/667m~2、3.26~4.39 kg K_2O/667m~2、3.66~4.80 kg N/667m~2和45.3×10~4~47.8×10~4株/667m~2;赤峰地区则分别为5.13~5.74 kg P_2O_5/667m~2、3.50~4.02 kg K_2O/667m~2、7.49~8.86 kg N/667m~2和3.06×10~4~32.2×10~4株/667m~2。  相似文献   
6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隶属岭东南旱作丘陵区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年降雨量、粮食单产是影响该区种植业总产值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和林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种植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部门;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68.
沙棘作为沙荒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早巳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重视,而作为经济树种是从近年来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才开始的。为使沙棘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资源的保护、管理、改造、利用进行研究,同时加紧沙棘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从野生到人工栽培是沙棘利用发展的必然趋势。沙棘在国外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十多年,主要产量来自人工种植园。人  相似文献   
69.
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挖掘作物的产量潜力,提高作物单产,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研究概况,从遗传改良和光合生理基础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提高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基本途径,并对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利用叶绿素计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利用叶绿素计测定拔节期倒一叶和倒二叶的SPAD值代替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变量施肥。试验选用能反映植株氮素时空分布规律的归一化SPAD值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植株氮素营养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变量施肥效应。对不同生育时期变量施肥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倒一叶与倒二叶SPAD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量施肥能满足冬小麦一生对氮素的需要,并延缓植株的衰老;变量施肥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及子粒蛋白质含量。应用地统计学软件(ArcGIS.10.0)进行了空间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变量施肥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变异均较对照区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