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1篇
  1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别用Lipofectamine^TM和Fegene-6介导质粒pEGFP-C1转染体外培养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heepfetal fibroblast cells,sFFCs),比较了DNA浓度、转染试剂用量以及细胞暴露于DNA、转染试剂中作用时间对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含G418的DMEM/F12培养液筛选得到转基因单克隆细胞。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转染效率优于Fegene-6。另外,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细胞中二倍体核型占74.5%,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为其他基因转染sFFCs以及利用体细胞克隆法生产转基因绵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东北春小麦赤霉病抗性水平和抗源分布,本研究对1 592份东北春小麦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Fhb1检测。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供试材料中,赤霉病中抗材料仅29份,占1.82%;中感材料549份,占34.48%;高感材料1 014份,占63.69%。分子标记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中未检测到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推测29份材料抗性来源于其它抗性基因。东北春小麦抗性材料遗传基础不明,抗病基因Fhb1缺失。因此,挖掘当地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以及加强Fhb1基因的应用,对于提升东北春小麦赤霉病抗性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主要品质水平,对32份集聚Ax2*/Bx7+By8或By9/Dx5+Dy10亚基和 wx-B1b基因的春小麦品种(系)进行面粉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面筋指数平均为94.4%,能量平均为122 cm2,延伸性平均为146 mm,最大拉伸阻力平均为654 EU;糊化温度平均为63.7℃,峰值粘度平均为1 125 BU,峰值温度平均为87.4℃,各品质指标表现优良。对近年审定的4个品种进行面制品评分发现,面包评分平均为84.3,面条评分平均为86.2,饺子皮评分平均为84.3,均属于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面筋指数、拉伸参数等与淀粉糊化特性相关不显著,面筋质量与淀粉特性可实现同步改良。Ax2*/Bx7+By8或By9/Dx5+Dy10/ wx-B1b可作为兼用型强筋小麦优质基因集聚类型之一,在品质改良中加以利用。本研究中,龙19-9859、龙19-9876、龙19-9878、龙18H2305、龙蒙麦9030、龙麦77、龙麦86及龙麦94为优异面包面条...  相似文献   
84.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在肌肉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的作用。为了研究牛(Bos)MyoG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效率和组织特异性。本研究首先克隆了牛MyoG基因启动子区域,以pDsRed2载体为外源载体,红色荧光蛋白为目的基因,构建了pDsRed-BosMyoG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绵羊(Ovis aries)骨骼肌卫星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最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从而确定牛MyoG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效率及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pDsRed-BosMyoG转染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但在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中并没有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转基因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转基因成纤维细胞(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基因骨骼肌卫星中高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而在转基因成纤维细胞中并未检测到此蛋白。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的牛MyoG基因启动子可以特异性的在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中驱动外源基因的高表达,是一种有效的肌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克隆MyoG基因的启动子,探讨启动子区域的启动活性,有助于从理论上揭示MyoG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位点,同时也有利于揭示肌肉发育调控的相关机理,为改良家畜肉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5.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8,(11):35-36
奶牛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奶牛蹄部健康是发挥高产等生产性能的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的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导致蹄部变形,造成奶牛运动障碍。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可以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奶牛出现腐蹄病、趾间腐烂后通过修蹄和适当的治疗,能促进蹄病痊愈。  相似文献   
86.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杀灭环境、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防止外源病原体带入畜群,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消毒是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7.
刘东军 《北方牧业》2009,(13):22-22
<正>1治疗1.1滚转法滚转法是治疗早期左方变位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对病牛禁食和限制饮水2天,左侧横卧姿势保定,然后转成仰卧姿势(背部朝下,四蹄朝天)以背为轴心先向左转45°,后到正中,再向右转,回到正中,  相似文献   
88.
刘东军 《中国猪业》2009,4(4):42-44
母猪子宫内膜炎常发生于母猪分娩后数天之内。如不及时治疗,炎症易发生扩散。引起子宫浆膜或子宫周围炎。并常转为慢性炎症。最终导致长期不孕。慢性子宫内膜炎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因为子宫内膜炎导致的产胎间隔延长。产仔数减少等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用药等措施对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明显。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产后母猪饲养环境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9.
90.
母猪子宫内膜炎能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力。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1)病原茵感染。在产后早期(产后10天内)从感染子宫分离到的病原大多是大肠杆菌、化脓性放线菌和葡萄球菌.个别病例可以分离到坏死杆菌。在产后2~3周的感染病例分离到的细菌通常有化脓性放线菌和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