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为分析太湖地区地方特色糯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为后续特色糯稻种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以鸭血糯和苏御糯及对照品种红壳糯和白壳糯为材料,分析了稻米的基本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鸭血糯和苏御糯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鸭血糯和苏御糯米粉和淀粉均表现出较低的黏滞性,通过淀粉粒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较小的淀粉粒可能是导致鸭血糯和苏御糯米粉和淀粉黏滞性较低的重要原因;热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鸭血糯淀粉具有最高的糊化温度和热焓值并且较易发生回生,其次是苏御糯淀粉;晶体结构分析表明,4个糯稻淀粉均表现为典型的A类型晶体结构,但鸭血糯淀粉的长程有序程度和短程有序程度均最高,其次是苏御糯淀粉。  相似文献   
112.
胡凯  陈康  冯琳  姜维丹  刘杨  周小秋 《水产学报》2022,46(10):1957-1968
为探索磷对生长期草鱼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理化特性,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始体质量为[(256.22±0.60) 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有效磷0.95 (基础饲料组,未添加)、2.46、3.96、5.68、7.10和8.75 g/kg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适宜水平有效磷显著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蛋白质、水分、羟脯氨酸、∑氨基酸、∑鲜味氨基酸(UAAs)、∑甜味氨基酸(SAAs)、肌苷酸(IMP)、∑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及pH0 h和pH12 h,而肌肉剪切力、组织蛋白酶B和L活性、乳酸、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此外,当饲料中有效磷水平分别增加到3.96和5.68 g/kg时,生长期草鱼肌肉IMP和∑呈味氨基酸(UAAs+SAAs)的滋味活性值(TAV)分别达到最大值。适宜水平有效磷还显著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PUFA/UFA及n-3 PUFAs/n-6 PUFAs比值。研究表明,适宜水平有效磷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蛋白质含量、肌肉嫩度、系水力和pH值,增加肌肉呈味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3.
为筛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鲜食葡萄品种,研究了叶片解剖结构与鲜食葡萄品种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以10个鲜食葡萄品种1年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测定其生长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旱害症状呈现不同程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大幅度的下降,将各抗旱相关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据抗旱系数进行排序,依次为栅海比>细胞紧实度>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茎节粗度=新梢长度>上表皮厚度=茎节长度>细胞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度。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黑脆无核’>‘阳光玫瑰’>‘深红玫瑰’>‘火焰无核’>‘户太8号’>‘夏黑’>‘浪漫红颜’>‘紫甜无核’>‘丝路红玫瑰’>‘甜蜜蓝宝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鲜食葡萄的品种引进和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究辽中南-哈长城市群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简称“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从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空间承载、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生态压力、生态维持以及环境净化9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测算“三生”功能,并结合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三生”功能整体提升,哈长城市群仅生态功能发展优于辽中南城市群。其中: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综合功能高值区主要为沈阳、大连等核心或沿海城市;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为牡丹江、吉林等内陆或沿边城市。此外,2015年以后“三生”功能优势区扩张趋于减缓甚至停滞,部分城市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明显降低,并且城市群交汇处“三生”功能整体持续偏低。2)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逐渐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协调性整体优于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三生”功能协调性主要为中级协调,非核心城市由轻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为主;轻度失调型城市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转移,最终围绕哈尔滨和长春两大核心城市分布。3)对本研究所选取的9项影响指标测算结果表明,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前三大影响因素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财政分权、年均降雨量。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的东北地区“三生”功能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