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冯占雨 《养猪》2007,(1):17-18
对于母猪群体来说,营养、饲养、基因、设施和繁殖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措施是提高整体繁殖性能和利用年限的最重要手段。饲料添加剂不应只作为掩盖某一方面不足的措施,而应该作为单独手段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与应用在保育仔猪和生长猪上的传统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繁殖母猪饲粮需要额外添加一些添加剂和原料才能取得最佳生产性能。本文将对L-肉碱在母猪饲粮中应用进行阐述。此外,哺乳母猪饲粮添加脂肪来提高能量浓度;妊娠母猪饲粮添加大豆皮和小麦麸来提高饲粮中纤维含量和稀释能量浓度;繁殖母猪饲粮中连续或阶段性添加抗菌剂来控制疾病已成为共识,这里也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62.
黄膘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养猪生产中,猪肉胴体经常出现脂肪发黄的现象,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黄膘肉,严重影响生猪和猪肉产品的销售。但对黄膘肉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还不够清楚。本文总结了  相似文献   
63.
精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乌氨酸和瓜氨酸可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猪)体内通过复杂的器官间代谢进行相互转化.小肠、肾脏和肝脏是这些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皮质醇则是这些代谢的一个重要调控激素.由于这些氨基酸(除乌氨酸和瓜氨酸之外)通常大量地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组织蛋白中,所以养猪生产者习惯上不大关心猪日粮中精氨酸族氨基酸的添加问题.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氨基酸在养分代谢和免疫应答上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会影响猪的饲料利用率.精氨酸和谷氨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具有明确的功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猪肉生产中.由瓜氨酸在小肠中合成减少所引起的精氨酸缺乏,是限制哺乳仔猪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主要因素.酶学和代谢学研究结果均表明,对于7~21日龄哺乳仔猪而言,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内N-乙酰谷氨酸的生物利用率低下应为通过谷氨酸和脯氨酸合成瓜氨酸受到阻碍负责.因此,无论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还是口服N-胺基甲基麸胺酸(N-carbamylglutamate,N-乙酰谷氨酸的一种稳定的代谢类似物)都能提高哺乳仔猪的肌肉蛋白合成率和增重.此外,在早期断奶的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酸已可防治其小肠萎缩.并且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妊娠30~114d的小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也会显著地提高产活仔数和窝初生重.大规模地使用饲料级精氨酸和谷氨酰胺为提高全球养猪生产的动物健康和养分利用率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通过163头母猪,测定母猪在哺乳期中相对于赖氨酸的总含硫氨基酸(total sulfur amino acids,TSAA)需要量。所有试验日粮均以玉米-大豆粕型日粮为基础,通过配制使日粮的回肠赖氨酸真消化率达0.88%(总赖氨酸含量为0.97%)。试验日粮含0.37%L-赖氨酸盐酸,通过添加其它晶体氨基酸以使TSAA成为日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经过配制,日粮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分别为0.44%、0.48%、0.53%、0.57%和0.62%,并使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达到50%、55%、60%、65%和70%。试验母猪分成6个产仔组,随后根据胎次将其随机分入各个日粮试验组,喂给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同但逐步提高的试验日粮。结果在整个哺乳期中,各组试验母猪在日平均采食量(ADFI)、失重和背膘损失及血浆尿素氮含量上并无显著差异(P>0.14)。同时,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仔猪断奶体重或断奶前死亡率均未受到影响(P>0.25)。总之,逐步提高母猪日粮的总含硫氨基酸/赖氨酸比率,不会影响其仔猪的窝生长性能。这些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对回肠真可消化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不超过赖氨酸50%。体组织的动用可以作为总含硫氨基酸一种可能的来源,从而可降低哺乳母猪对日粮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高氨基酸摄入量,同时伴随着体组织的动用,由此产生的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抗上期主要总体介绍了抗生素耐药性和由此引起的人类抗生素治疗失败的情况,从"1969年英国联合和会关于抗生素在畜牧兽医生产领域中使用的报告"开始逐一介绍了不同年度的相关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66.
采用物理法或疫苗接种去势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大部分公猪最终都要上市,为了减少公猪膻味带来的风险,在公猪出生不久就会采用物理法进行去势。然而,与阉公猪相比,未去势公猪生长效率更高,而且脂肪沉积少,尤其是在屠宰体重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67.
上一期主要介绍了包括“2003年FAO/OIE/WHO联合报告”在内的5个报告和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性。本期将从管理体系开始介绍,请关注。  相似文献   
68.
在一个28天的生长试验中,选择294头断奶后3天、初始体重14.9磅(6.76千克)的保育仔猪(PICTR4×1050)来评估标准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仔猪分到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7栏,每栏饲养7头仔猪。在第0、第7、第14、第21和第28天时对仔猪和料槽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采用两阶段饲粮体系进行饲喂,第0~14天饲喂处理饲粮,而第14~28天饲喂一种普通饲粮。所有饲粮都是粉状形式。6个SID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15%、1.23%、1.30%、1.38%、1.45%和1.53%。从第0~14天,当SID赖氨酸水平从1.15%提高至1.30%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所升高(二次趋势,P〈0.002),从1.30%SID赖氨酸水平开始处于平台期,3个更高的饲粮赖氨酸水平没有带来额外的益处。随着饲粮赖氨酸水平提高,饲料利用率也有所改善(线性,P〈0.0001)。从第14~28天饲喂普通饲粮时,各处理仔猪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乃0.36)。对于整个试验期(第0~28天),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两个指标来看,第0~14天时饲喂1.30%SID赖氨酸的仔猪获得了最大的改善(二次趋势,P〈0.05);然而仔猪全期料重比无差异(P〉0.11)。综上所述,15~25磅(即6.8~11.3千克,1磅=0.45千克)仔猪的SID赖氨酸需要量是1.30%或者3.86克赖氨酸/兆卡代谢能(1卡=4.18焦)。  相似文献   
69.
N-氨甲酰谷氨酸复合物对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氨甲酰谷氨酸(NCG)是N-乙酰谷氨酸(即NAG)的类似物,在动物体内可以像NAG一样发挥作用参与机体尿素循环,半衰期长,代谢稳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NCG可以作为代谢激活剂参与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5CS)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的激活,促进谷氨  相似文献   
70.
L-赖氨酸是养猪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氨基酸,目前饲料级商品赖氨酸有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两种形式。其中L-赖氨酸盐酸盐开发较早,赖氨酸含量为78%,而L-赖氨酸硫酸盐应用较晚,20世纪90年代,德国Degussa公司率先完成赖氨酸硫酸盐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