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0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犬消化道异物性梗阻与损伤性疾病,是指犬玩含和啃咬尖锐、坚硬的物品,或吞咽外形不规则而难以消化的异物时,物品或异物滞留于消化道(口腔、咽部、食道、胃和肠等)的某一部位,引起该部管道的阻塞及其黏膜或管壁受损伤后的出血、发炎,甚至管壁的坏死、穿孔等疾病.它是犬普通病中的常见病.但是,我国过去的畜牧兽医发展对象是以大家畜和猪、牛、羊、禽为主,动物医学界对犬等小动物疾病,特别是非传染性的普通病的研究不多,临床发病的观察报道也少.为此,作者通过对临床诊治所见的59例犬消化道异物性梗阻与损伤性疾病,按发病部位、性质和特征等不同,以区分其病的种类多少,按患犬品种、年龄和性别等的不同,探讨其就诊率或发病率的相关性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商品肉鸡32只分成4组,每组8只,第1~3组为试验组,分别肌注氯丙嗪、安定和221复合制印剂;第4组为对照组,肌注安慰剂(注射用水),进行运输途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述3种药物均有使鸡群在运输途中处于安静状态和具有技应激的作用。但相比之下,以221复合制剂效果最佳,其次是氯丙嗪,安定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检测了EWS对仔猪在断奶前和断奶后的血液生理指数和血清蛋白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血液生理指数方面,断奶10d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有所减少,特别是白细胞减少25.32%(P<0.01),在白细胞分类比值中,断奶10d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分别减少10.86%(P<0.05)和36.36%(P<0.01),嗜中性白细胞增加18.34%(P<0.05),这是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标志。至断奶20~30d后,上述各项指数基本恢复和超过断奶前原有水平。(2)在血清蛋白质成分指数变化方面,断奶10d后,血清总蛋白量减少22.54%(P<0.01),白蛋白比值增加3.94%(P>0.05),而γ-球蛋白则减少12.39%(P<0.05),这也是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标志。至断奶30d后,血清总蛋白量已恢复至断奶前原有水平,白蛋白减少7.39%(P<0.05),γ-球蛋白则增加15.60%(P<0.05),表明仔猪已适应于新环境生活,机体抵抗力已获得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1)组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和(Ⅱ)组35日龄奶仔猪96头,进行了早期断奶应激对其体重,生长率,行为和疾病发生率影响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早期断奶应激,可引起仔猪断奶后生长停滞,体重增长缓慢,这一影响可延长至断奶后10~20d,例如在断奶前10天中,仔猪1组和Ⅱ组平均每头每日增重分别为200g和237g但在断奶后的第1d,平均每头增重分别为10g和30g,在断奶后的1~10d中,平  相似文献   
15.
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畜繁殖力和受胎率,是畜牧业生产中普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响母畜繁殖力和受胎率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子外,多数是和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有关,而种公畜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为了改良畜种、培育新品种、提高生产性能等,现今,人工授精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例如奶牛和肉牛,有的国家已基本实现人工授精(冷冻精液)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临床诊治所见和有关文献资料,是近几年来猪场猪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提出一些看法。内容包括:(1)近几年猪场主要发生的疫病有哪些;(2)当前猪病流行的特点;(3)猪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原因;(4)猪病防制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大长杂种仔猪36窝324头,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8头,分别采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玉米-豆饼型饲粮饲喂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28日龄奶,60日龄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8%和20%低蛋白质饲粮组PWD发病率比22%高蛋白质饲粮组分别低27.8%和25%,死亡率分别低1.85%和1.85%;OD发病率分别低5.55%和4.63%,死亡率分别低4.60%和7.73%;日增重分别提高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PWSD在国内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生情况。作在4个集约化猪场中,采用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对640窝28 ̄35日龄断奶的仔猪6394头,从断奶之日开始至60日龄结束,进行了PWSD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患病和病死猪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作出诊断。结果表明:(1)在4个养猪场的早期断奶仔猪群中,均有PWSD患猪发生,猪群发病率为100%;群体发病率分别为79.50%,73.17%,76.60%  相似文献   
19.
商品猪1440头,每头体重80—100千克,按常规行车,经历72小时,行程1300千米的铁路运输试验。在运输过程中表现剧烈兴奋、不安和互相咬斗等现象。运输结束后表现极度“疲倦”、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等。对猪的生理状态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心搏率显著加快,运输前平均为79.4±5.6次/分钟,运输后平均为98.33±14次/分钟,P<0.01;呼吸率显著增加,运输前平均为12.33±3.51次/分钟,运输后平均为23.2±3.2次/分钟,P<0.01;体温明显升高,运输前平均为39.4±0.12℃,运输后平均为39.95±0.3℃,P<0.05。对体重的耗损较大,运输前平均体重为88.94±3.12千克,运输后平均为78.84±3.07千克,耗重率平均为11.35%。病残与死亡率较高,病残猪为106头(7.36%),死亡21头(占1.46%),共计为8.82%。此外,PSE 猪肉的发生率较高,使宰后修整胴体时和贮藏过程中肉量的损失亦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江西赣南大余县等一些地区的耕牛,流行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病的初期水牛持续腹泻,粪如水样:黄牛断续性腹泻,粪如糊状。晚期病牛卧地不起;被毛退色,黑色变成灰白色,眼周围特别明显,有似白框眼镜,皮肤发红,一般多从头部开始,逐渐延至躯干,严重时波及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