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前我国在各省海水贝类养殖区开展贝类和环境中污染物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将生产区划型进行分类管理,保障贝类产品消费安全。海水贝类养殖区监测点布设的科学合理性,决定着监测数据能否有效反映出贝类质量安全状况。本研究在浙江省沿海贝类生产区的地形、污染源、养殖方式等情况调查基础上,对其监测点的布设原则、方法、数量和要求及监测项目等内容进行探讨和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32.
菠萝是岭南佳果之一,各地栽培的菠萝品种,果实成熟期大都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下旬。由于采收期较集中,常出现积压,烂果现象。为此,我们于1983年6月进行了菠萝果实采后用防腐剂处理保鲜试验,其效果较为明显,现将初步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归因,以研究区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时间序列追踪以及MK趋势检验等方法,探寻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流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其中,城镇用地、植被和湿地面积分别增加240.09、3 908.22和539.73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464.60和4 223.44 km2;各土地利用类型后10年的变化速度均大于前10年的变化速度;2)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轨迹结果显示,研究区66.22%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其中稳定性最强的是未利用地,然后依次为植被、城镇用地、水域和湿地;3)在22年内,研究区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并达到显著水平;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降水量呈波动式减少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人口和GDP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不显著;气候的暖干化、人口及GDP的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研究区的城镇用地和植被面积的增加以及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34.
在养猪产业中,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是我国强制免疫的3大病种,是影响养猪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免疫技术下工作量大,免疫效率低,疫苗利用率低,致使免疫效果不能如人所意。因此,本文采用同步分点免疫技术,对被免猪只进行试验观察,达到对该技术的实践验证,并将其推广解决困扰临床免疫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5.
新疆加工番茄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化优势,但番茄酱产业存在品质不稳定及附加值低等问题,番茄酱出口面临贸易壁垒。因此,番茄酱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建设番茄酱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产品品质,有效应对贸易壁垒,进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驯食强度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驯食成功率(WSR)、残食率(CR)、死亡率(MR)及生长的影响。实验分6组,于1.0×1.0×1.0 m3网箱中进行,每日驯食2次,驯食强度分别为每次驯食1.0 h(S1组)、1.5 h(S2组)、2.0 h(S3组)、2.5 h(S4组)、3.0 h(S5组)和4.0 h(S6组)。结果显示:WS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强显著升高后降低(P<0.05);总C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总MR随着驯食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实验终期,体重特定生长率(SGRBW),全长特定生长率(SGRTL)和肥满度(CF)随驯食强度的增强显著增大(P<0.05);体重变异系数(CVBW)随驯食强度增加显著减小(P<0.05)。综上所述,在实验条件下,鳡最佳驯食强度为每次驯食3 h。  相似文献   
37.
不同地区致奶牛乳房炎金葡菌毒力因子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该致病菌主要通过毒力因子刺激乳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重要毒力因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本试验从上海以及云南的3个奶牛场采集奶样和环境污水,利用PCR技术对70株分离菌株和2株标准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上海地区分离的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种毒力基因nuc(94.4%)、FnBPA(77.8%)、Hla(88.9%)、Hlb(94.4%)、ClfA(88.9%)、spa(61.1%)和coa(94.4%)的检出率超过50%;在云南分离到的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种毒力基因nuc(84.2%)、FnBPA(78.9%)、Hla(100%)、Hlb(78.9%)、ClfA(52.6%)、spa(78.9%)、set1 (57.9%)和coa(84.2%)的检出率超过50%,这说明该8种毒力因子可能是致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主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38.
【目的】钙离子依赖型脱氧核糖核酸酶(CDD)具有消化单链和双链DNA的活性,但CDD对水分等胁迫的响应尚未明确。本研究以CDD转基因银腺杨84K为材料,分析在干旱和高盐胁迫条件下CDD在84K杨生长中的作用,探讨CDD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响应,可为揭示杨树CDD基因在抗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过表达PtoCDD和敲除PagCDD转基因银腺杨84K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进行模拟干旱和高盐处理,分析其受干旱、高盐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包括植株高、不定根数目。通过切片观察,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茎段木质部大小变化。利用qRT-PCR分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中水通道蛋白基因(PIP)的表达。【结果】与84K对照相比,在正常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株高没有显著差异,而干旱、高盐条件下CDD缺失突变体植株显著高于对照和CDD过表达植株,而过表达植株极显著低于对照及突变体。说明CDD过表达增强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而敲除CDD后降低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呈现CDD过表达对照84KCDD缺失突变体,而在干旱、高盐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为CDD过表达对照84K CDD缺失突变体。表明CDD参与了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并当受到干旱、高盐胁迫时,CDD的表达对木质部分化过程的影响尤为明显。不定根数目统计显示,在正常条件和高盐条件下植株不定根数目呈现为CDD缺失突变体对照84KCDD过表达,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而干旱条件下差异不显著。表明CDD差异表达引起的不定根数目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树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敏感性。qRT-PCR分析显示,CDD过表达和CDD缺失突变体植株中均表现出多个PIP基因诱导高表达。表明CDD的表达变化可引起PIP基因不同成员的诱导表达,从而改变杨树的水分利用。【结论】杨树CDD的缺失或过量表达引起不定根数目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杨树的水分利用,影响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敏感性,导致胁迫下生长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CDD参与杨树响应干旱和高盐胁迫过程。  相似文献   
39.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MOD17A3、MOD12Q1产品,采用GWR(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建模法反演的近地气温数据以及TRMM降水量数据,通过逐像元的斜率、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分析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和降水、近地气温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趋势,探讨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月气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85,估算得到的近地表气温与实测气温的验证结果R2均高于0.9,能满足本研究的精度需求.2)在研究时间内,博斯腾湖流域NPP的年均值在205.12~235.7g·(m2·a)-1波动,多年NPP平均值为221.52 9·(m2·a)-1,整体上NPP呈减少趋势.3)NPP变化斜率介于—18~26 g·(m2·a)-1,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山区,占总面积的35.23%;增长趋势主要分布在平原绿洲区,占总面积的16.99%.4)博斯腾湖流域39.81%的植被NPP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影响,山区和平原区都有分布;受非气候因素影响的区域占总面积的16.57%,主要分布在人类居住的平原绿洲区域,说明研究区NPP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但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0.
为了调查近年来云南省牛流行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文采集了临沧市沧源县、普洱市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明市五华区及曲靖市马龙县5个州市共计356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总体样本阳性率为8.4%。从样品采集地区检测结果比对来看,普洱市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勐腊县采集的样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2%(9/58)和15%(9/60);其次为临沧市沧源县样品,阳性率为11.11%(1/9);曲靖市马龙县样品阳性率最低,为4.93%(11/223);昆明市五华区的血清样品未检出牛流行热抗体。对不同品种牛群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黄牛感染阳性率最高为21.69%(18/83);其次为婆罗门牛,阳性率为11.1%(1/9);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阳性率为4.93%(11/223);水牛和奶牛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