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研究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的分泌规律及其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在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选取发情周期内健康且未孕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研究其血浆雌激素分泌规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HPO组织中ER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含量呈脉冲式和波动式交替变化,发情期最高,发情后第10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97.21 ng/mL);ERα mRNA及蛋白在HPO中均有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后期最高,显著高于间情期;垂体组织中发情期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卵巢组织中在发情前期最高,各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ERα阳性表达主要在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胶质细胞胞核和大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分布;在垂体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核中高表达,胞浆中表达较弱,在卵巢的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分布。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HPO组织中呈动态表达变化,表明雌激素及其受体α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强普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44头(28±1)日龄平均质量为(8.30±0.14)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试验设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复方中草药“强普素”添加组,添加量分别为0.05%、0.1%、0.2%.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1%和0.2%复方中草药“强普素”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日粮中添加0.05%复方中草药“强普素”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IgG、补体C3及C4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方中草药“强普素”具有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以0.1%添加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甘加型藏绵羊发情周期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藏羊生殖活动的调控.【方法】选取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甘加型藏绵羊48只,采集藏羊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发情前期的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个时期血浆中GnRH的含量,比较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甘加藏绵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浆中GnRH分泌呈现一定的规律:在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呈脉冲式分泌,间情期和发情前期既有脉冲式又有波动式分泌.分泌特点为发情前期血浆中GnRH(57.409pg/mL)开始升高,至达到最大值(73.389pg/mL),发情后期(62.058pg/mL)和间情期(55.687pg/mL)分泌量降低,其中发情期分泌量最多,且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发情周期中GnRH先后出现4个明显分泌峰,第1个峰出现在发情期4h,第2个峰出现在发情后期60h,第1个峰略高于第2个;第3个峰出现在间情期第9天早上,第4个峰出现在发情前期第14天早上,第3个峰较第4个低.【结论】了解甘加型藏绵羊发情周期下丘脑GnRH分泌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GnRH在甘加型藏绵羊发情周期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鸡胚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的发生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别在鸡胚胎发育的第3.5~20.5d采集鸡胚胎垂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鸡胚胎腺垂体ACTH细胞的发生、数量和形态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鸡胚胎发育早期(10.5d)可观察到少量明显的ACTH细胞分布于腺垂体前叶,随着胚胎的发育,ACTH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分布于整个腺垂体前叶。早期ACTH细胞体积小、细胞浆少、细胞核较大、细胞界限不清,随着胚龄的增加,ACTH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增多、细胞浆浓染。结果证明,鸡胚胎腺垂体ACTH细胞发生于胚胎发育的中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中期至出壳前,而ACTH细胞的分泌功能在胚胎后期最活跃。  相似文献   
25.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麻醉法,在前腹部手术状态下直接观察家兔胃的运动,清楚地观察到了胃的蠕动波,在角切迹两侧发现了胃的缩细带,初步建立了观察胃运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6.
试验选用36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母雏,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中只添加90mg/kg金霉素的抗生素组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5%、0.20%、0.25%的银杏叶提取物(EGB)的3个试验组,研究EGB对肉鸡生产性能、营养素利用率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EGB可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使饲料增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0.20%EGB,使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下降21.99%(P<0.05);添加0.25%EGB,使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增加7.74%(P<0.05);添加0.20%、0.25%EGB,使粗蛋白利用率分别提高6.91%、7.14%(P<0.05)。  相似文献   
27.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应用2.5μg/mL阿糖胞苷(Ara-C)对培养3d的神经元进行24h干预,去除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等杂质细胞,以提高神经元产率;用Nissl’s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了一个培养周期(约10d)的神经元活性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h绝大多数神经元已贴壁生长,胞体上可见1~2个细小突起;培养至第3d、第6d时,Nissl’s染色结果显示,加Aralc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纯度(≥929/6);MTT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神经元培养至第6d时活性最强,细胞呈卵圆形、蜘蛛状、锥体状等多种形态,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神经网络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28.
前不久 ,新疆日报登出了一篇《抢救蓑羽鹤》的文章 ,报道了农五师某职工抢救四只吃了包衣麦种而中毒的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蓑弱鹤的事件 ,这已是我今年第三次从报上读此类文章。《新疆日报》上的那篇文章 ,图文并茂 ,救活了的蓑羽鹤展开了美丽的翅膀 ,准备高飞 ,而我却为那四只救活了的蓑羽鹤今后的命运感到担忧。随着近两年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作物单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包衣种子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措施被广泛使用。包衣种子 ,是将杀虫剂、杀菌剂 ,液体肥料等均匀包裹于种子表面 ,再经过处理制成的 ,包衣种能够有效地预防害虫和病菌 ,…  相似文献   
29.
选幼儿园4.5~6.0岁幼儿27人食用增锌课题组人员研制的增锌蛋进行效果试验。采用分期试验法。前期对照,后期试验,各一个月。每人每天,对照期吃普通鸡蛋1枚,试验期吃增锌鸡蛋1枚。试验始、末各采幼儿静脉血样一次,逐样检测血清锌。血清锌含量,试验始、末分别为0.99±0.12μg/mL、1.15±0.18μg/mL,提高了16.2%。厌食和皮肤皱裂人数分别由试验前6人、3人减为2人、1人。参试幼儿每天增食此增锌鸡蛋1枚,可明显提高血清锌含量,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0.
以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指标,考察中药芪苓制剂血清药理学试验中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血清添加剂量和孵育时间等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按小鼠每公斤体重给生药0、12.5、25.0、50.0 g连续3和6 d,25.0 g.kg-1的剂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0、12.5、50.0 g.kg-1(P<0.01或P<0.05),其中连续6 d给药的效果更好;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0%或40%的含药血清,与加入5%、10%、80%、100%含药血清比较,能够极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其中以添加20%的效果更好,孵育2 d比孵育3 d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