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多叶苜蓿、普通三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透射电镜考察2类苜蓿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苜蓿不同复叶类型的光合特性差异,探讨多叶型苜蓿的光合特性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叶型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平均高于三叶型苜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低于三叶型苜蓿.多叶苜蓿的P_n平均在25.79μmol·m~(-2)·s~(-1)左有,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不同复叶叶型的苜蓿净光合效率的排列顺序是5叶型4叶型3叶型6叶型7叶型8叶型9叶型。5叶型复叶叶肉中每细胞的叶绿体数目最多,叶绿体中基粒多,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积致密,嗜锇体数目较少、体积小,每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数目多而饱满。以5为基数叶片数目再增加时,叶绿体个数减少,基粒数日减少、基粒片层结构排列松散,嗜锇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变大,淀粉粒数目减小,体积变小。多叶苜蓿的光合效率显著大于普通三叶型苜蓿,多叶型复叶小叶数为5时,净光合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22.
蓝茎冰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活力指数的变化先于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正相关;氨基酸泄漏与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正相关,不反映种子膜的透性;蓝茎冰草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人工老化而上升。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蓝茎冰草种子泄漏物的变化,测定了干种子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种子老化电导率下降,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生活力及发芽势显著正相关;老化种子可溶性糖泄漏均低于对照的,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各老化处理与对照的氨基酸泄漏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泄漏与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相关系数为0.819,相关极显著(P<0.01),氨基酸的渗漏不反映膜的透性.  相似文献   
24.
我国拥有丰富的羊草资源,开展羊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基础研究,对于我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全球羊草的潜在适生区,以预测的适生区为基础,利用网格法开展了羊草种质资源的采集,建立了羊草种质资源圃,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羊草分布点和实地采样的分布点对羊草种质资源潜在分布区做了进一步预测。结果表明,全球羊草适生区在欧亚大陆东部,主要适生区从中国东北、华北,蒙古至俄罗斯南部集中连续分布,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也有部分低适生区分布,所有适生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75%。中国羊草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北部、黑龙江、青海、甘肃、西藏、吉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山东、河南北部、四川西北部、宁夏、北京、天津等地,零星分布于江苏北部、湖北、云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占全球适生区面积的38.34%,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4.73%。通过网格法采集了361个样点共483份野生羊草种质资源,建立了羊草种质资源圃。结果对研究羊草的物种起源、草原形成、遗传结构、种质资源育种、栽培区划及生态修复等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5.
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学诱变剂,它的诱变效率高、诱变效果好。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植物育种方式,获得的突变群体对培育植物新品种和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从植物诱变部位的选择、不同突变性状的分析、突变体的鉴定以及变异功能基因研究等多方面对EMS诱变育种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EMS诱变育种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不同植物的诱变育种提供研究参考,为植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研究提供新思路,这对于丰富植物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植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王蜜  任卫波  郭慧琴  徐柱  陈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3-10744
[目的]探寻空间诱变环境对苜蓿搭载二代种子的影响,为苜蓿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6年9月,三个品系的苜蓿干种子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空间搭载。返地后,经过地面种植,对其二代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硬实种子数和苗重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地面对照相比,搭载种子的千粒重增加了5%~9%。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搭载后苜蓿二代种子发芽率、种苗苗重、芽长和根长显著增加(P〈0.05),硬实种子数、霉变种子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空间诱变对苜蓿二代种子有显著的正向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27.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农业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总结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导向思考,提出了全员参与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和完善等对策建议,以此为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8.
为筛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试验体系中的最佳内参基因,以羊草叶、茎、根、穗为研究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UA、TUB、18SrRNA、EF-1α、APRT、CYP、Actin和CBP20共8个常用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羊草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羊草不同组织表达稳定性不同,其中,叶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ctin;茎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a;根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PRT和18SrRNA;穗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TUB。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羊草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基因表达3个层次对苜蓿耐寒及其越冬性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对提高苜蓿越冬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卫星搭载对苜蓿种子PEG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种子发芽能力是开展空间诱变的前提。卫星搭载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因物种和基因型而异[1]。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空间搭载后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4.8%和17.1%,田间出苗率较对照提高10.4%[2]。二色胡枝子(hespedeza bicolor)搭载后,田间出苗率显著降低[3]。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 L.)搭载种子PEG胁迫发芽能力的差异,探索卫星搭载对苜蓿种子PEG胁迫发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