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08篇
  免费   4551篇
  国内免费   2015篇
林业   2005篇
农学   2234篇
基础科学   1282篇
  3831篇
综合类   6988篇
农作物   1358篇
水产渔业   3334篇
畜牧兽医   7099篇
园艺   1004篇
植物保护   223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943篇
  2020年   1252篇
  2019年   1708篇
  2018年   1426篇
  2017年   1744篇
  2016年   1567篇
  2015年   1732篇
  2014年   1749篇
  2013年   2007篇
  2012年   1879篇
  2011年   1994篇
  2010年   1918篇
  2009年   1435篇
  2008年   1314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955篇
  2004年   566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696篇
  2001年   625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0年   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occurrence of hide damage light flecks and spots was determined on tanned hides from 28 herds during a period of 8 to 12 months. Light flecks and spots are described as small areas of grain loss up to 3 mm in diameter that are seen on dyed crust cattle leather. Damage was found on 75.8% of all hides. The neck and shoulders were the anatomical region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amage. Sixty-eight per cent of all hides had light flecks and spots in this region. The forelimbs and dewlap were the anatomical region with the second highest occurrence with a prevalence of 39.1%. This distribution corresponded to the known distribution of lice in catt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age, sex, prevalence of lice in the herd assessed in March or infestations with different lice species. The frequency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vari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year. The frequency was highest in the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ummer and was lowest in the autumn. This variation supported the importance of l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and suggested a relatively long healing period for the damages induced by lice.  相似文献   
52.
银皖鲫是以方正银鲫作母本,草鱼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培育的新型鲫鱼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广、易饲养、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3.
屠宰猪部分组织器官带菌情况的抽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市场供应猪肉的卫生质量 ,预防食用污染猪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对阜阳市城区某生猪定点屠宰厂100头屠猪五个部位—扁桃体、心脏三尖瓣、肠系膜淋巴结、左右肾、左右跗关节液带菌情况进行了抽查分析 ,同时分析了这些部位的带菌率与屠宰猪的毛色、性别、体重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猪源 :阜阳市城区某生猪定点屠宰厂的100头屠宰猪。1.2选样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每次采5~8头 ,共采样15次。1.3采样时间 :2002年5月12日~5月28日。1.4采样方法1.4.1扁桃体 :准确割下屠宰猪舌根两侧的扁桃体 ,装入编号…  相似文献   
54.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55.
 1986、87两年分别采用上一年无病种薯28个品种/系各3块,取中部切决于切面上蘸接近等量和等浓度的黑疤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孢子悬液,恒温、恒湿培养,定期取样作侵染区组织徒手切片、乳酚油封片用BHZ型0lympus荧光显微镜(B+G滤镜激发)观察,取得以下资料。  相似文献   
56.
在离体培养幼虫外寄生蜂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蜂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麦蛾茧蜂(B.hebetor),矛茧蜂(O.Plaliatus),管氏肿腿蜂(S.guani)的蛋白酶活性,饲料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蛋白酶含量低的蜂,饲料中含高游离氨基酸及低蛋白;蛋白酶含量高的蜂,饲料中含低游离氨基酸及高蛋白。  相似文献   
57.
INTRODUCTIONAtpresent,oxygenbleachinghasbecomeanlndustrializedtechnolOgy.Uptol989,thistechnologyhadbeenusedin58paPerndlls,and50%ofthemwereinEuroPe,20%inNorthemAmencaand20%inJapan.Inrecentyears,severaloxygnbleachiofequiPmenthadbeenintroducedintoChina.Inaword,oxygenbleachinglsasuccessfulandenviron-mentallyaccePtableprocessfOrPulpbleaching.However,littleworkhadbeendevotedtounderstandingthefundamentalaspectsofthissysten1,sotherewaslittledetailedinfOrmationonthel11echanismsofoxygenbleachi…  相似文献   
58.
1986~1987年期间在甘肃农大牧草站进行了以红豆草茬地放牧结合补饲青干草对草地羔羊育肥效果的试验。比较了在放牧基础上3种补饲处理(即单燕麦草、单红豆草和燕麦+红豆草混合干草)对两种类型羔羊(即甘肃高山细毛羊和边甘杂种一代羔羊)增重和肉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月龄边甘杂种羔羊或9月龄甘高羔羊的期末活重均已超过35公斤,胴体重超过17公斤,屠宰率为47%~49%。  相似文献   
59.
1999年7月15日,遵化市某养猪场的60kg左右的育肥猪,因饲喂霉变的小干鱼,引起猪只急性发病和死亡。发病猪只75头,死亡21头,治愈54头,治愈率72%,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 病猪呆立,食欲废绝,精神沉郁,鼻端、眼结膜发绀,口角流涎并有泡沫,呼吸困难,腹壁松驰,有的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绿色水样物,站立不稳或颤抖,尾下垂,不走动,叫声嘶哑,反应迟钝。后肢多呈瘫痪状,卧地不起,最后瞳孔散大,窒息死亡。病猪大多体温正常,个别达40~41℃。病程一般在1~3d,个别猪发病到死亡仅 5~6 h…  相似文献   
60.
法氏囊活性肽对鸡体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不同剂量的法氏囊活性肽 (BS)冻干粉与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活苗混合后 ,对 2 1日龄SPF鸡滴鼻点眼 ,同时另选一批同样生长状态的鸡 ,在颈部皮下接种IBD细胞毒油苗 ,同时肌肉注射上述不同剂量法氏囊活性肽 ,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7d ,活苗 0 2mLBS组增长最快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82 5 % ,并且饲料报酬高。但从整个试验期看 ,0 4mLBS组增重效果较好 ,比免疫对照组多增 1 9 8% ,并且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而肌肉注射BS组中 ,高剂量 (0 8mL)BS组的增重效果一直很好 ,比对照组总增重平均多增 7 2 3 % ,并有较高的饲料报酬。这说明滴鼻点眼或是肌肉注射 ,BS都有促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