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4篇
  免费   1909篇
  国内免费   2577篇
林业   2412篇
农学   1369篇
基础科学   1379篇
  2833篇
综合类   14289篇
农作物   2317篇
水产渔业   1436篇
畜牧兽医   4728篇
园艺   2136篇
植物保护   1111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1330篇
  2021年   1305篇
  2020年   1170篇
  2019年   1098篇
  2018年   808篇
  2017年   1339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1461篇
  2014年   1445篇
  2013年   1819篇
  2012年   2646篇
  2011年   2661篇
  2010年   2511篇
  2009年   2345篇
  2008年   2315篇
  2007年   2101篇
  2006年   1620篇
  2005年   1320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为  贾丽萍  余龙江  朱敏  周蓬蓬 《土壤》2007,39(3):453-459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筛选自西南岩溶区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石灰岩的溶蚀动态及作用效果,并研究了这3种类群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CA)对土壤-灰岩系统Ca、Mg、Zn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所用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对石灰岩有较强的溶蚀作用,但是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效果不同,溶蚀后石灰岩的表面形貌变化不同,其中,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放线菌和细菌次之;②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不同元素迁移的影响不同,对于Zn2 、Ca2 的迁移影响而言,真菌>放线菌>细菌>无菌对照组;对于Mg2 的迁移影响而言,细菌>真菌>放线菌>无菌对照组;③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加对Ca、Mg、Zn3种元素的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土柱淋出液中CA平均活性与Ca、Mg、Zn3种元素的总淋失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A对这3种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因不同元素而异。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不同类群微生物在生物岩溶及岩溶系统元素迁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2.
测定分析了制药废水中Mn2 、Cu2 、Zn2 和Se4 4种金属元素离子水平对跨界原生质体融合(IKPF)特效菌株Xhhh表达锰过氧化物酶(MnP)水平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MnP表达水平的金属元素离子顺序为Mn2 >Se4 >Zn2 >Cu2 。在MnP水平与生物比降解率(SD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为应用IKPF-Xhhh特效菌株处理制药废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参数。本文还对Xhhh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83.
李为  刘彦  吴耿  项俊  栗茂腾  余龙江 《土壤》2007,39(5):746-752
对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石灰岩、白云岩和砂页岩)土壤中Ca、Mg、Cu、Fe、Mn、Zn等主要元素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岩的地球化学背景对岩溶土壤系统的元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以不同地质背景生长的典型植物黄荆为例,研究了上述元素的迁聚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蒸腾作用对土壤中Ca、Mg、Cu、Fe、Mn、Zn等主要元素迁聚的影响程度因不同地质背景以及不同元素而有明显差异.植物蒸腾作用对Mn、Cu等较难迁移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中Cu、Fe、Mn、Zn等微量元素的迁聚对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程度因不同地质背景而有显著差异.岩溶山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必须考虑不同地质背景的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84.
硼对豌豆根尖铝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苗苗  喻敏  王昌全  徐彩娟  萧洪东  冯英明 《土壤》2007,39(6):1000-1003
研究了B(0、 100、 1000μmol/L)对豌豆根尖Al和胼胝质含量的影响,以揭示B是否能减轻Al胁迫.发现:Al浓度100 μmol/L时,浓度100 μmol/L B处理的根苏木精染色颜色较不加B处理浅.Al浓度100 μmol/L和500μmol/L时,100μmol/L B处理的豌豆0~0.5 cm和0.5~1 cm根段的Al含量均比未加B处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高B处理(1000 μmol/L)均引起根段的Al含量高于不加B处理.Al浓度100 μmol/L时,加B处理后豌豆0~0.5 cm根段胼胝质含量显著低于不加B处理.结果表明:适量B可以减轻豌豆根尖Al毒.  相似文献   
985.
红花是我国重要的一种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花瓣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红花油更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红花的研究文献,对红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于对该药材资源进行更好的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研究化控剂(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以下称玉黄金)对春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及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京农科728和金农738为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玉黄金后春玉米茎秆抗折强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茎节的显微结构,对维管束各项显微结构与茎秆抗折强度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维管束数目对茎秆抗折强度的直接影响最大,且呈极显著负相关为-0.760;与木质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为0.970;与单个维管束平均面积、维管束最大直径和表皮细胞厚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661、0.659和0.632。【结论】京农科728和金农73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喷施浓度为200 mg/L的玉黄金后茎秆单位面积内维管束数目减少、表皮厚度增厚、维管束最大直径最大、抗折强度提高,抗倒性增强。  相似文献   
987.
植被覆盖度是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参数,对景观格局变化、城乡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社会经济活动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基于局部加权回归法构建时间序列曲线,以丽江坝区1987、1991、1994、2010、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回归趋势与同心圆空间梯度模型获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8年,研究区的主城区内和村落周边的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退化;主城区内植被覆盖的地区破碎化程度高于郊区,主城区内中低、中等覆盖度地区的斑块形状逐渐复杂、景观连接度增加,中高、高植被覆盖度地区斑块形状越发规则,高植被覆盖度地区的连接度逐渐降低;主城区及其周边的中低、中等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分布逐渐密集,中高、高覆盖度的斑块聚集度逐渐降低;日照时数、人口密度、公路客运量、财政收入是丽江坝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88.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989.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生根时期氧化蛋白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防褐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以1%乙醇1 h+500 mg·L-1 IBA-K处理2 h最佳,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21.1%和5.713。在生根过程中,外施500 mg·L-1 IBA-K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的活性,且IAA/ABA、IAA/ZR的比值升高,有利于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由此说明1%乙醇1 h浸泡结合500 mg·L-1 IBA-K激素处理,通过提高POD与PPO的活性,可降低IAAO的活性,增加IAA/ZR和IAA/ABA的比值,提升蒙古栎嫩枝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990.
为了探索苹果黄蚜的抗药性快速测定方法,以玻璃管为载体,采用药膜法对苹果黄蚜常用药剂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了抗性诊断剂量的研究.以2种药剂对苹果黄蚜敏感品系的毒力为基础,同时设置了多个备选剂量,通过室内毒力和防治试验进行准确性测定,并采用不同田间种群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苹果黄蚜抗药性的快速评估和科学选药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2种药剂LC90、LC99、2×LC90、4×LC904个备选剂量对苹果黄蚜的校正死亡率与理论死亡率均差异较小;室内防治试验的结果是吡虫啉4个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4×LC90剂量2~3 d防治效果分别达89.2%~ 100%和90.9%~93.9%;以苹果黄蚜敏感品系相应LC90和4×LC90值分别作为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诊断剂量,测得山西运城、山西晋中、陕西咸阳和山东栖霞田间种群死亡率分别为58.2% ~ 89.5%和8.34% ~ 58.73%,获得的死亡率趋势与用浸叶法测定抗性结果趋势一致.以玻璃管药膜法获得的两诊断剂量可以快速评估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